铁路“高”的趋势与“低”的权利

2014年07月02日 07:34   来源:华西都市报   张海英

  7月1日起全国铁路运行图调整,这次调图是自2007年以来最大幅度的一次。调图后,动车组列车将占一半以上,成为行走在铁路线上的大部队。北交大教授赵坚表示,随着动车线路的逐步增多,夕发朝至的线路在逐步减少,这对低收入人群来讲,是一个很无奈的事,他们的选择范围相对减少了。(7月1日《21世纪经济报道》)

  2012年网络上曾出现过两个热词,一个是“被高铁”,即一些普通列车被取消,部分低收入旅客“被迫”选择票价高出一截的高铁出行。另一个词叫“慢权利”,按理说旅客有乘坐慢车出行的权利。不难看出,这两个热词表明部分公众对高铁“挤出”普通列车,导致低收入者选择范围越来越小,存在一定不满情绪。

  可以想见,高铁将是未来铁路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但是,也不能忽视低收入者乘坐普通列车的权利。因此,在发展高铁提高铁路运输能力与效率的同时,还应该兼顾低收入者的利益,为此,笔者有如下三点建议:

  其一,增加动车组列车、减少普通列车可以,但是,必须要保证普通列车的比例或者底线,或者说,动车组列车与普通列车在每条线路上所占的比例,应该充分论证、征求民意,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随意减少普通列车,以保障低收入旅客乘坐普通列车的权利。

  其二,今后调整动车组列车和普通列车数量以及铁路运行图,理应主动公开相应的依据和理由,以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从过去情况来看,有关部门或铁路总公司只是公布一个简单的调整结果,至于调整的依据和理由,似乎从未见公开过,这显然不正常。

  其三,应明确普通列车的公益性、保障性。众所周知,普通列车的票价是固定的,甚至很多年没有调整过,而高铁票价则随着淡季旺季在调整,这已经表明高铁票价将进一步体现市场化规律,而普通列车票价则要更多承担公益属性。有报道披露,将出台新改革方案,普通列车接受政府补贴。笔者以为,在财政补贴的同时,必须进一步明确普通列车的公益属性。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