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县“豪衙”扎堆 网友:赢了面子伤了民心

2014年06月27日 08:51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贫困县建豪华办公楼”“贫困县官员追求奢靡”等新闻近日屡见报端,引发热议。网民认为,贫困县“不差钱”、“爱炫富”导致国家财政资金被挥霍浪费,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

  网民呼吁,未来应在完善贫困县退出机制的同时,改善贫困县的评估认定和考核方式,强化问责和监督机制,确保扶贫资金“好钢用在刀刃上”。

  “豪衙”扎堆伤民心

  有网民表示,贫困县建豪华办公楼的“炫富”行为造成了不良社会观感,赢了面子,却伤了民心。

  据报道,一些国家重点贫困县开始扎堆建“豪衙”。安徽省利辛县耗资4亿元建多座豪华办公楼,建筑面积超国家标准4倍。湖北省房县花费8000多万元兴建豪华办公楼,投资远超审批规定,面积超标严重。

  “教育、科技、医保、社保没钱,盖豪华衙门却不惜血本。人民如何能够容忍?”网民“向松祚”说。网民“刘晓琳”也表示,面对贫困县的豪华办公楼,建设者有没有想过老百姓的看法?作为贫困县,群众还没有走上富裕之路,就盖起了豪华大楼,这是在给人民群众“添堵”。贫困县盖豪华大楼,赢了面子伤了民心。

  网民认为,贫困县“乱花钱”折射扶贫监测和评估机制缺失、资金管理体制不完善和地方政府的“逐利”冲动。

  有报道指出,黑龙江省海伦市在“十一五”末(2010年)时,还是一个农民年人均纯收入8895元的小康县,到2010年11月申报时,财政数据却变成了年人均纯收入不足1300元。2013年则获批成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这种现象说明有些所谓的贫困县有造假‘戴穷帽’的嫌疑,也反映了我们的扶贫制度中存在贫困动态监测、评估调整机制滞后的纰漏,到了该弥补的时候了。”有网民表示。

  “退出”机制待完善

  有网民指出,要全面评估和考核扶贫对象,避免暗箱操作和弄虚作假。在对贫困县实行动态管理的同时,形成“退出”机制。使得扶贫资金投入到真正的贫困县,并主要用于改善民生。

  “一旦对贫困地区及其贫困状况有了‘全息图’,就能够进行精准式扶贫,对贫困人口和地区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扶贫措施。”网民“南国先生”说。

  网民“王伟”表示,贫困县的入选需要阳光操作,其设定标准、申报、初选、入选等要向社会公示,从而真正接受各界监督。对于违规募集资金、超标建设豪华办公楼的现象,更需要严格问责提升违规成本,形成威慑力,避免国家财政资金被挥霍浪费。

  还有网民建议,对贫困县主政官员的考核要科学民主务实,尤其是应该把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作为主要指标。“长久以来,对贫困县官员的考核多停留在经济指标上,尤其是侧重GDP规模和增速,这使得一些贫困县官员花大力气招商引资,尽管表面上也有改善贫困的效果,但往往造成环境破坏、产能过剩等后果。”网民“董方”说。          (记者 班娟娟 整理)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