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京津冀一体化的思路明晰之后,在土地指标受制之下,新一轮土地开发热亦暗潮涌动。近日,河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表示,“由于京津冀一体化的效应,催生了易县的圈地热,项目没上,地先圈着再说,圈的多,闲置的也多。即使没有项目,也可以坐等土地升值。”(6月24日《每日经济新闻》)
项目还没影,却急吼吼地四处“圈地”,何也?因为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触动,而京津冀一体化后,易县等地将承担起京津项目的产业转移和新兴项目的落地,建设用地将会“一地难求”。有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河北省预计全省建设用地需求在275万亩以上,用地缺口在60%左右。而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的保定市,一年的项目建设用地至少需要8、9万亩,但能拿到的用地指标不足20%,分配到保定各区县的用地指标就更少了。所以,在这些多发区,圈地越早,土地升值空间越大;圈地越多,赚钱越多。于是,一场权贵联袂瓜分的“圈地盛宴”上演。
问题是,被圈的土地从哪里来的?当然它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非是火星上的“无主”地,而是农民手里实实在在的土地。按理说,京津冀一体化后,土地坐等便会升值,农民不傻不呆的,焉能不知这个理?而事实上的被“圈”,则不难想象农民在对自己的土地处置上的“话语权”是多么轻飘。比如,易水湖边的一些村的耕地和山地均如今被征走,耕地每亩补偿价格是41500元,而山地的价格则低至每亩5元——一亩山地补偿区区5元,一百亩才补偿500元,这与抢劫何异?在征地补偿如此低廉的背后,从只言片语的新闻中,我们或读出些许“秘密”——易水湖项目立项时,易县政府就强调征地和搬迁是工作重点,具体工作分配到县政府各部门及乡政府,并规定完成时限。由此可见,征地、拆迁时,单方面由地方政府定价、强征强拆的影子若隐若现,让人浮想联翩。
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先多圈地坐等土地升值”,如此强盗般的逻辑与行为,这是赤裸裸的欺凌和盘剥农民;是公然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践踏;又让诸多失地的农民情何以堪?
历史发展到今天,依法治国早已深入人心,社会公平与正义也早日融进人们的血液,公民意识普遍觉醒。在此当下,作为改革开放的主导者——各级政府不能赤裸裸地剥夺地方农民利益,去充盈地方财政,谋取所谓的地方“发展”;也不能抛扔社会公平与正义,只顾自身和开发商利益,而无视农民利益。“圈地坐等升值”的闹剧,应该及早停止和纠正。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