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行政壁垒,“一证行天下”可期

2014年06月24日 07:48   来源:羊城晚报   牛日成

  广州市政协常委曹志伟日前透露,他年初提交的“人在证途”提案被列为市政协今年重点督办的1号提案。按要求,6月底前全市重新梳理完成有关民生办证事项,优化整合措施,7月底前形成改革方案初稿并征求公众意见,9月底前按程序提交审定并公布实施。同时,中央编办体改司派出调研小组到广州调研,“解决办证难、办事难”的课题已列入中央编办的重点工作。

  国人“证”多问题备受社会诟病久矣!当时曹志伟展示的那幅长达3.8米、与众多人一生相关的103种证件的“人在证(征)途”画卷,之所以强烈吸引眼球并引发社会热议,并非仅因其创意特别,而是很多人本身就是为繁杂证件不胜其烦的感同身受者,且诸多办证事项完全脱离社会服务的轨道。探寻破解“证”出多门之策,自然为公众所期待。

  追根溯源,形形色色的证件的存在,或依赖各种“证”的传统社会管治模式所催生,或囿于政府部门间的行政壁垒、固守信息“孤岛”而各自为“证”。再则公民信息管理方式落后,证件功能单一,使每个证件的出笼看上去都有其冠冕堂皇的理由。然而,“证”多的制度之弊已无法回避。于公众是消耗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依附在证件上的名目繁多的收费也成生活成本负担。于行政部门则是造成重复投入,机构冗员,效率低下,加重社会管理成本,甚至成某些管理者权力寻租的手段。

  “证”多伴随的种种不堪困扰公众也困扰行政,改革可谓大势所趋。要从根本上终结“人在证途”的尴尬,一些国家通过建立公民信息大数据网而施行“一证行天下”的做法当可借鉴。曹志伟提出取消或合并现有各类证件,实现人手一张汇集各种信息的“市民卡”,既可作为身份证明,又可将“五险一金”缴存、公共事业缴费、公共配套设施使用功能以及公民纳税、诚信记录等信息于一体。可以推想,如能把政府部门的各个信息“孤岛”连通起来,提高证件的技术含量和信息含量,实现“一证行天下”,不仅可解“证”多带来的公众烦忧,也必然更便于社会治理,一举多得。

  在网络信息时代,从技术层面上实现信息汇集共享以减少各自为“证”并无任何障碍。银行卡、交通卡等已经实现跨地区乃至跨境使用就是例证。消除“一证行天下”的障碍,行政部门首先亟须摒弃以“证”管人的陈旧思维,更多地从便民角度打破现有的行政与信息壁垒。其次是各行政部门要舍得放权,消减行政审批事项,不留恋部门的“自留地”。各种证件的背后是行政权力与部门利益,乃至以管理之名行设项收费之实。放下行政审批权、办证权,很多实际就是要放下收费权,舍弃部门利益与“吃拿卡要”的权力。

  伴随时代变迁,尤其是自上而下强力推进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客观要求政府部门的社会治理思维与行政行为须适应改革潮流,顺势而变。无论愿不愿意或者有多“痛苦”,改革都不容迟疑。唯有行政部门进一步放权,打破行政管理壁垒,化繁为简,彻底回归其服务社会的角色,才是终结“审批万里长征”与“人在证途”等不正常行政现象、截断某些管理者借证生财的路径以及消除民怨的治本之策。

  如今,广州优化公民办证方案已划定明确的时间表,倘若能大胆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以“一证行天下”取代“人在证途”,则是民生之幸。而其若能为更大范围推广提供成功经验,则更不失为具全国意义的善治之举。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