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履职量化评分催生更多活跃委员

2014年06月23日 07:25   来源:广州日报   

  广州市政协委员履职量化评分标准试行两年来首次进行修订。亮点颇多,如对以委员身份参加社会工作给予了加分认可,包括参加电视电台节目、社会性咨询监督、公益慈善捐赠等;另外,首次将提案质量和委员履职分值结合到了一起,鼓励委员撰写高质量提案,避免出现应付式、即兴式、随意性提案。

  广州市政协在监督委员履职方面可谓“先人一步”。早在2012年,便在国内首先引入委员履职量化评分,委员履职表现可以用分数来衡量。经过2年试行,委员履职积极性大幅上升,会议出席率达93.34%以上,比2011年提升了16.95个百分点。另外,在提案质量、落实效果上也水涨船高。2013年广州市两会,曹志伟在会上展示反映法人单位办证难的“万里长征图”,痛诉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冗长,全程需要700多个工作日,其建议进行结构性优化压缩。此举获得广州市领导的高度重视,更受到国家层面的关注。“人在证途”一时成为引起共鸣的热词,也大大刷新了政协参政议政的名片。

  政协,顾名思义“政治协商”。但有些政协委员却显然愧对这一神圣使命。多闭门会议,少实地调研;多形式主义,少群众路线;多临时提案,少长线研究;多个人发言,少激烈辩论……对一些人而言,政协委员的身份仅仅是一项政治荣誉。一些政协委员也只是在两会期间亮个相,走过场。不少“雷人提案”让人大跌眼镜,一些委员打瞌睡、玩手机的镜头也屡见不鲜。

  在这个维度上,量化评分标准为衡量一个委员合格与否,提供了具体详细的参照系。凭此催生更多如曹志伟般活跃负责的政协委员,值得期待。当前,一方面是要让考评落到实处,做好履职评价的监督工作。不妨建立第三方监督机制,畅通民众建议、举报平台,多听听民众意见;另一方面,及时将不合格委员“请下岗”,强化履职量化评分标准的威慑力。此次修订的评分标准提到,鼓励政协委员多参加社会工作,多上电视多发言。这对于避免委员身份只在两会期间“昙花一现”,有现实意义。多年在两会以当面质问教育部长等敢言作风被称为“葛大炮”的葛剑雄委员曾说:“这些年政协很流行一句话:‘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我不太赞成。说了总不会白说,说了至少在听到的人中间会起作用。如果你说的是对的,是事实,媒体还会传播。有的政策最后能落实就是大家长期坚持说的结果。” 可见,发挥政协的民主议政功能,还在于鼓励让政协委员多发言,发好言。

  两会发好言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平日的“发言”。在公共生活中,民众投诉、建议无门的情况比比皆是,不少人甚至不知道向政协委员救助也是一条合法渠道。当然,这与部分民众对政协认识不深有关,更大的原因还在于一些委员“躲在深闺人不识”。因此,不妨公开政协委员联系方式及所在领域,方便媒体、民众咨询建议,让政协工作更深得人心。

  (厂佳)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