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暴打乞丐暗藏的道德困局

2014年06月16日 10:57   来源:大河网   王传言

  日前,一则小伙在上海地铁上暴打乞讨老人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并引发网友热议。记者14日从轨交警方及地铁运营方处获悉,相关方面正在对此事进行调查。在这个名为《小伙地铁暴打乞讨老人》的2分51秒的视频中,记录了一名身穿灰色上衣的年轻小伙用巴掌扇打一名乞讨老人的过程。记者看到,视频中小伙子对老人殴打踢踹,过程持续一分半钟,而该名乞讨老人也是一直没有还手。(6月15日 人民网)

  小伙子因为感觉到乞丐比自己赚得多,从而暴打乞丐的行为显然已经触犯法律,涉及故意伤人,这理应受到法律的惩罚。但是,从小伙子的动机看,又能读出这个时代的道德困局。一方面,乞丐这个群体的生存状态在无数媒体的曝光下进入公众视线,而这样的报道多包含着“乞丐赚得很多”、“乞讨暗含假象”等内容。尤其是那些新闻报道中屡次提到乞丐不愿意退出,也居住着豪宅等信息,如此撩拨公众的神经。另外一方面,乞丐作为的一个历史的问题,从古至今都存在,希望取缔似乎难上加难,而尽管媒体报道如斯,但毕竟存在着很多真实的乞丐,只是真假乞丐之间难以辨认,让人们陷入道德难题中。

  小伙子之所以觉得自己没有乞丐赚得多,如此心理上的主观感受无疑来自于媒体的报道,而媒体在报道乞丐的时候总是喜欢使用煽情的字眼,尤其是给乞丐群体戴上了虚假的面纱,即给人们的印象是乞丐是一群不劳而获的人,更是一群非常富裕的人,他们依靠着骗取人们的同情心来获得收入。但是,事实上却远非如此。一者是,媒体的报道尽管是客观真实的,也只能表达一个点的事实,而绝非的一个面的事实。二者是,媒体在报道的过程中总是喜欢用抓眼球的字眼,而这无疑又引起公众与乞丐之间的对立情绪。而小伙子暴打乞丐也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演变到极端的结果。

  对于每个人来说,其获取信息的渠道离不开媒体的报道,对于乞丐群体到底如何来说,按照媒体的报道如斯的话。那些真正的乞丐就会被慢慢排挤掉,这很像经济领域内的“劣币驱逐良币”,因为一旦人们形成了乞丐都是富裕的概念,那就是会对所有的乞丐一视同仁,都觉得乞丐是富裕的,是虚假的,如此以来,那些真实的乞丐就会受到排挤。因为人们也会觉得他们是虚假的。小伙子暴打乞丐的深层次原因也就在于此。试想一下,如果媒体的报道能够减少渲染的成分,如果能够真实记录这个乞丐群体的现状,这样的主观意识或者会减少,从而减少这样的心理上的门槛。

  在这个选择题上,人们就会面临着尴尬的局面。如果选择给钱,那么就会心理上觉得不舒服,因为总觉得这些乞丐是虚假的,况且赚得比自己还多;如果选择不给钱,良心上又必然会谴责自己,万一这个乞丐是真的呢。于是乎,面对乞丐,到底是施舍还是不施舍成为一个道德上的难题。这名地铁中的小伙子无疑也面临着这样的道德拷问,他先给了乞丐钱,随后又觉得心理上难受,才上演了这样的悲剧。打人是不对的,但是在打人背后更有着我们不容忽视的道德困局,这需要负责任的媒体肩负起来,从而提高我们普通人的鉴别能力。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