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羊城晚报昨天报道,为节省开支,东莞多个镇街今年取消了龙舟“趁景”或龙舟赛。节日氛围大不如前。这一消息传递的精神内核无疑令人欣慰:政府节俭意识高涨,花钱变得慎重。但简单地取消赛龙舟,未免有点因噎废食之嫌。
俭以养德。节俭既是传统美德,也具时代价值,它是一种态度,一种境界,是政府部门应尽之职守。比起个别地方、部门和单位慷国家之慨,花钱大手大脚,讲排场,比阔气,东莞这些镇街的节俭观念和责任意识值得肯定。毕竟,政府的钱袋子里装的是纳税人的钱,“取之于民”的公共财力应追求更好的“用之于民”。
讲究节俭不错,可为此简单地停办赛龙舟值得商榷。赛龙舟不只是一项群众基础广泛的群体活动,不只是端午节庆氛围的激情点缀,更是一种绵延千年的传统民俗,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独特血脉。而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亦为政府部门无可旁贷之责任。
不单端午赛龙舟,中华民族几千年悠久历史孕育出来的传统节庆与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勤俭节约反对浪费,不是要把老祖宗传承下来的传统节庆活动取消。在传承传统民俗与落实厉行节约之间,这些镇街的纠结可以理解,但其实这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完全可以双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运作须遵循效益原则,即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这要求政府必须树立节俭意识。这个效益是一种宏观效益,不只是经济效益,更多的是追求社会效益。从这一意义上说,政府部门在民俗文化活动上适度和必要的投入,未必就是浪费。
也许,政府的钱袋子还有更紧迫和合理的投向,真的无法让赛龙舟传统习俗分羹,但也大可不必径自取消,还有很多路可走。
政府部门首先要厘清自己的角色。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上,它应该是孜孜不倦的推动者和倡导者;在传统民俗活动的开展上,它应该是热情有加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服务者。政府部门其实无需大包大揽,无需从经费到组织实施唱独角戏。
政府部门可以搭建民俗文化传承发展的有效平台,放手让民间社会组织经营自己的民俗文化,引进民间资本、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民俗活动,引导民众用自己的智慧承袭、创新、发展民俗文化,让民俗活动更具民间色彩。这样,民俗节庆有了经费的源头活水,也吸引了群众更多地参与,增强了与群众更深的互动,传统民俗文化的基础也就更加坚实。
当然,无论花谁的钱,节俭办活动都是必须的。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