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公安部主管、中国道路安全协会主办的《道路交通管理》杂志社请我给通讯员讲一讲评论写作。樊汉国社长、杨继青总编和杂志社的同志们给我画了一个圈,或者说出了两道题:一、评论作者应具备的素质与素养;二、如何按照《道路交通管理》杂志特点撰写评论稿。
第一个题目不难回答。算起来,大大小小的评论写过两千多篇,“身经百战”不是吹牛,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谈点评论作者的素质与素养,不会跑题。难在第二个问题,毕竟我是道路交通管理的外行。非专业人士(道路交通管理)要谈专业杂志的评论写作,自然有些隔膜。好在以评论专业人士的身份谈评论写作,面对的是非评论专业人士,总是能够找到可说的话题。
道路交通管理是个专业问题,也是与每一个人道路安全相关的非专业问题。人、车、路,道路安全离不开这三个基本元素。我提出几个有关的问题供大家思考,其中一个问题是“破坏式验车检测”可否评论。
原本我想形容为“毁灭式验车检测”,但思考再三,以为“破坏式验车检测”更为温柔。汽车检测场对汽车如何检测,所设检测项目是否科学与合理,似乎很少有人关心。我猜测,起初关心的人不太多,原因是最初拥有汽车的或是单位,或是个人,都比较有钱,有一定的经济实力,验车就当作“花钱消灾”,钱花出去了,又不太多,单位或个人都承受得起,验车效果究竟如何也就算了。有一年,我约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给本报写稿,他写过一个故事:新车去检测场,一路上平安无事,到了检测场,花了几百元,经过几道检测,检测工收了钱找点活儿干,给汽车动点手脚,验车合格了,汽车却坏在回家的路上。
上述这种情况似乎不多见。我也亲历了很多次验车,总体感觉是确实存在一种“破坏式验车”。比如,检测ABS,检验员要将车开到一排滚辊上,看一脚狠刹是否停车。一辆好端端的车,经过十来年这种检测,生生把ABS检验坏了,车主却一次也没有用过。我曾经开过一辆帕萨特,点火时发动机几乎听不到声音,也从来没有过紧急刹车,居然坏了ABS。思来想去,怀疑是这些年检验的结果。送到修理厂,一问价,这一项加上一点其他的毛病,修车费要一万多元。跑了8万多公里,大约10年的车,卖掉给二万元,包括财政补助。一咬牙,卖掉算了,还修啥?
除了汽车检测修理专业人士,99%的开车人士都不懂汽车问题。这种“信息不对称”给了专业人士极大的生财机会。比如说,我就不懂检测汽车刹车系统需要上滚辊猛踩吗?汽车各部位配件质量不应当保证在使用多少年内有效吗?汽车一点刹车就能站住,还需要那么玩命地猛踩刹车吗?至少我开车20多年,就没遇到过这么狠踩刹车的情况。下雪天,如果这么猛踩刹车,估计汽车可能在原地转三圈。按理说,汽车的各个部件都有使用年限和寿命。“破坏式验车检测”不能无人管理,任其长期存在下去。该谁管理呢?大概要问道路交通管理部门。
(责任编辑:张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