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减负 搬掉学生身上的“大山”

2014年05月07日 07:54   来源:人民日报   民进中央

  目前高考制度对学生成才观念、家长教育观念的影响巨大,唯有创新教育评价和教学质量监测机制,合理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以升学率作为政绩,不以分数作为指挥棒,不以高考定终身,而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合格的劳动者为成才的衡量标准,才能真正做到减负

  

  教育减负的实施,关系到教育均衡发展和国家未来人才的培养。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减负,出台了数项举措,可谓“减负一直在进行”。但我们在多地开展的基层调研中了解到,教育改革中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内容基本没变。初中到高中同一课程部分内容重复设置,缺乏必要的衔接;教改、教研和教学脱节,难度不断加大,加重了学生和教师的负担。有的教师反映:“教师负担和学生负担没有真正减下来。”

  教育减负需要从深化教育内部教学改革做起,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为此建议:

  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内容率先减负。教学改革不变,难以根本减负。应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只增不减”“越减越重”的现状,对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设置重新梳理和研究,使各个年级的教学大纲与课程设置相协调;每个年级的教材要与教学大纲相协调;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学内容要与教材相协调,促使减负规定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坚持科学减负。应考虑到广大农村及不发达地区的情况,整合课程资源,降低课程标准,降低必修课的难度及课程数量。引导不同学校的特色多样化,促使学校从传统的分层结构走向分类发展;鼓励课程多样化,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学习经历;课程内容要增加选择性,增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选修课和活动课;允许同一学科的梯度和层次性,因人而异,让学生自主选择。

  教研教学结合,综合减负。教研员真正做到深入教学一线。鼓励教研员走出办公室,走进学校,通过课堂教学而不是通过理论说教来传输新课改的精髓。实行跟进式教学指导制度,参加学校老师的集体备课,组织互动式听评课,与骨干教师同台示范,进行案例研讨,由“权威”转变成教师成长的伙伴、建议者、引导者、促进者,与教师合作探究和建立平等对话关系。

  探索教研员流动工作制度。教研员在岗工作满5年,要到基层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实践半年至一年;教研员要固定联系城镇和农村各一所学校,尤其要鼓励教研员定期深入到农村和薄弱学校,切实帮助其提高师资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推广经验,引领减负。要彻底改变通过加班加点和布置过量的作业来维持教学质量的做法,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关键在于打造高效课堂,增效减负。如有学校提出了“四步阶进”教学模式,由“预学”“分享”“拓展”和“评价”四大板块组成,减少教师讲授时间,增加学生交流互动、合作探究、实践体验的空间,把方法教给学生,不仅给课堂添“色”,而且让课堂增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特色化教育,更多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全面减负。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和成才观,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目前存在的“学校减负,社会增负”“教师减负,家长增负”“校内不准再补课,催生校外培训热”的乱象。目前高考制度对学生成才观念、家长教育观念的影响巨大,唯有创新教育评价和教学质量监测机制,合理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以升学率作为政绩,不以分数作为指挥棒,不以高考定终身,而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合格的劳动者为成才的衡量标准,才能真正做到减负。全社会要支持教改,政府、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合力,并通过各种手段加以监督落实,共同搬掉学生身上的“大山”。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