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特需服务”缘何生生不息?

2014年05月05日 07:26   来源:红网   文/徐云鹏

  不久前,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婴医院推出了“五星级产房服务”,入住这种套房的孕产妇,不但可以享受到酒店一般舒适的环境,还可以享受“随便点医生”、24小时陪护服务。但这样的“五星级”产房价格不菲,入住单间的费用每天2100元,而套房则需要3000元。(5月4日中国广播网)

  在公立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患者们纷纷吐槽“排队3小时看病3分钟”的尴尬情形下,在“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日益强烈的呼声中,广州市新生儿接诊量最多的公立医院——公立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婴医院专门腾出一层楼辟为“特区”,推出价格不菲的“特需服务”,这显然是在不恰的时机里做了一件不恰当的事,也说明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本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广州市妇婴医院“特区”堪称“五星级产房服务”。整个楼层一共十个房间。房间内除了病床和婴儿床外,衣柜、沙发、电视甚至婴儿游泳池一应俱全,家属可以24小时陪护,还有手动的乳房按摩。而且还会享受包括助产师、麻醉师、儿科医生在内的“N对1”医疗团队提供服务。查房的都是主治医生,而不是实习生或者低年纪的医生。全程下来,加上后勤人员大约有30多人围着1个产妇转,可谓聚集了精兵强将。

  确实,类似广州妇婴医院这样的“五星级”特需服务并不是他们首创,国内不少公立医院都曾推出面向高端、价格不菲的“特需医疗服务”。然而,许多医院的医疗设施、床位和医护人员等服务资源原本就非常紧张,甚至是“一号难求”、“一床难得”,而“特区”占据着公立医院最优质的资源,却仅仅为少数患者服务,难免要备受质疑。

  问题是,目前各地的公立医院提供高端特需医疗服务愈演愈烈,几乎所有的三甲医院和大部分二甲医院都开设了“特需服务”,很多公立医院甚至通过买楼、自建、腾挪等方式在医院里组建“特区”,提供特需医疗服务是一种普遍现象,优势医疗资源向少部分人转移,无疑加剧了广大普通患者“看病难、看病贵”,也让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倍受诟病。

  确保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本性,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是:实现“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也就是说,在公立医院中取消“特需服务”,允许民营医院合理开展“特需服务”,由患者结合自身病情和经济承受能力,进行自主自愿的选择,以满足社会公众就医的多样化需求。比如,优质的产后服务,完全可以让月子服务公司来担当,而公立医院只提供面向大众的基本服务。

  然而,目前令人不解的是,原本应由民营医院提供的“特需服务”,反倒在各地公立医院遍地开花,生生不息,搞得红红火火。其实,究其原因并不复杂,除了公立医院依据自身优势追逐利润外,还是因为民营医院发展太缓慢。筹集资金困难、相关政策不配套、高端专业人才匮乏等,都是“特需服务”在民营医院落地扎根的挚肘因素。从深层次看,我国医生大多属于单位人,大多数还拥有国家干部的身份,人事制度上的重重壁垒,更是新一轮医改所面临的难题。

  有一个积极的信号是,2月27日,北京市卫计委主任方来英称,今后北京将探索建立医生自主创业制度,将允许医生开私人诊所。今后有望试点医生跨省多点执业,目前正在向国家卫计委申请。但医务工作者、媒体普遍认为政策操作性不强,对此期望值不高。毕竟,在职医生开设私人诊所精力有限、成本过高、经营复杂。别的不说,在寸土寸金的北京,想找个合适的地方实在太难了。

  说来说去,为民营医院发展壮大创造条件,医生首先成为自由职业者最关键。解决群众看病难、看专家难的问题,需要政府出台一些更实惠的举措,扶持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更需要公立医院彻底打破人事制度壁垒,真正让医生随着市场的需求自由流动。这样,“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才能真正实现。

  

(责任编辑:张无)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