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毕业后两年没见,初次联系就是邀请参加婚礼,甚至提供了银行账号,表示人不到礼要到。近日,合肥市民孙先生遇到这难受的事。五一将至,合肥市民纷纷反映,接连而至的份子钱,让人吃不消。(4月27日《安徽商报》)
“人不到礼要到”的说法变成收礼者的主动要求,真是岂有此“礼”。对于在“送礼文化”中浸淫已久的国人来说,层出不穷的送礼名目以及水涨船高的礼金支出,已成一种见怪不怪的“腐败民俗”。有人说,这是传统文化使然;而我则认为,这更与现实社会的权为己用、官风不廉,有着千丝万缕的因果关联。
送礼收礼绝非中国独有,国际上也有“腐败民俗学”一说。指的是当腐败风气惩治不力,腐败现象蔓延开来,渐渐就会成为一种社会心理和行为准则,使得人们容忍和承受腐败的底线不断后移,整体道德自律水平则日益滑坡。且不说官场之中的用人送礼、提拔送礼等等,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读书择校、求医看病、谋职就业等诸多场合,金钱开路、送礼通关,何曾鲜闻罕见?这种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的风气一旦形成,即使是寻常市民和朋友间的礼尚往来,又怎会不变质变味?
比起账号收礼,新加坡的礼节是怎样的呢?报道称,当地春节送礼的规矩仅仅是带上两个柑橘,而且也不用提一箩筐的橘子。因为你走的时候,主人也会拿两个柑橘送给你——象征大吉大利、好事成双。对于官员的廉洁自律,新加坡曾宣称:“我们不敢说消除了腐败,但腐败已不再是制度性的,它不再是官员的生活方式。”官风引导民风,由此可见一斑。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