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价“学位房”的消息又在坊间热起来。继不久前北京曝出“10万一平”的学区房后,昨日有报道称,广州“一等”学位房均价直逼5万元/平方米,地产中介也纷纷将学位房纳入营销标的。
择校费、学位房的话题在羊城已老掉牙了,但它就是退不出“历史舞台”。这次学位房再度走俏,缘于教育部门决定明年起实行小学100%划片就近入学。而择校费从政策走向看,取消肯定是大势所趋。因此,有长远打算的家长们只好未雨绸缪,提早抢购学位房。
这些年,择校费、学位房价格水涨船高,令许多家长叫苦连天。但又有何办法呢?家家基本都是“独苗”,哪个家长不想让孩子上好学校?但优质学位就那么多,于是,略有点家底的人们便只好在择校、学位房上打主意了——都是被逼的啊!
其实,对于滋生择校费和高价学位房的根源,无论家长还是“相关部门”,都心知肚明,它就是一娘生下的两个“怪胎”。而“娘”则是扭曲的教育制度和严重失衡的教育资源。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在倡导“有教无类”。然而,至今我们依然在“教有类”——因为住在不同片区,因为家中有钱或没钱,而硬生生被归入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教育”!
肯定有人说,教育资源不均衡,那是“历史”形成的。但这一句话真就能解释得通?十多年前,择校费就已是本地“两会”的热门话题,而且几任主管教育的市领导、教育局长也发过话,有的甚至明确表态“三年或五年”会有改观。若把“教育资源不均衡”比做一座山,如果这么多年像愚公一样挖山不止,那也该搬得差不多了吧?况且,多年来择校费收入相当“可观”(据报道,仅2011年全市就收了11亿多元),如果把它作为专项资金用于解决教育资源不均,那也该见成效了吧?
不客气说,尽管官方为解决这一问题并非毫无作为,但与广州这样一个经济发达、财力雄厚的都市是完全不相称的!实际效果与市民的教育需求也是不相符的!甚至在取消择校费等问题上,也往往是受国家政策的“高压”而被动跟着走的。不错,在资源不均的背景下,公开而规范地收取择校费总比靠拉关系或私下权钱交易相对公平,但这不能成为一种长期的合法的敛财途径,更不能成为财政创收的“路径依赖”。
固然,地方若想消除全国性的教育制度不公,确实难有大作为,但是,解决本地教育资源不均,却是完全可以、也完全应该能办到的事,就看主政者是否真下决心,真当回事,而不是挂在嘴上,做表面工夫。而作为无权无势的市民百姓,只要“优质学位稀缺”没能根本改观,不幸又生不逢优质学区,那么,除了攒钱买高价学位房,又有啥法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