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视率"国标"能否遏制"造假"乱象

2014年03月18日 10:23   来源:东方网   钱夙伟

  近些年的收视率“乱象”在电视剧、综艺行业普遍存在,收视标准不统一,收视率“造假”,电视台“唯收视论”等现象都饱受诟病。日前,国家标准委批准颁布了《电视收视率调查准则》,成为国内首个电视收视率调查国家标准,该《准则》将于2014年7月1日起实施。(3月17日中国新闻网)

  针对收视率统计被“污染”,收视率“造假”的质疑,此次出台的收视率国家标准,以多项措施确保数据的客观公正性。然而据分析,此次《电视收视率调查准则》的“国标”属于推荐性国家标准(GB/T),并无具体的法律约束力,即只是一种自愿建议性采取的标准,而非硬性规定。也因此,有多少效用,还未可知。

  其实,遏制收视率“造假”乱象,固然应该着力于“确保数据的客观公正性”。但问题是,即使数据确实是客观公正的,但如果就据此作为评判节目质量的唯一标准,同样缺乏“客观公正”。比如捧红了“养生专家”张悟本的《百科全说》,收视火爆到不行,甚至坐居全国收视第二。这样的收视率,即使统计数据并未作假,但恰恰因此掩盖了节目本身内容的假。

  对收视率的畸重,逼迫节目的设置,往往是收视率说了算。收视率驱使之下,电视节目乱象频出,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娱乐节目,为拉抬收视率指数,几乎是不择手段,许多主持人口无遮拦,言语举止时有出格出轨之嫌,容貌打扮追逐奇特怪异,已让人大倒胃口。许多节目为了吸引眼球,不惜祭出荒腔走板之举,甚至屡打擦边球。而收视率的病急乱投医之下,许多本应严谨正经的节目,也把哗众取宠当成吸引人气的王牌。而这显然是比收视率数据造假更严重的乱象。

  崔永元曾说“收视率是万恶之源”,虽然不尽准确,但巨大的利益驱使之下,对收视率的盲目追求,确实已经成为电视节目低俗的根源,一味的媚俗,不仅不可避免地导致质量的下滑,而且在社会的导向上,失去了价值判断的准心,让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也因此又形成收视率“造假”的恶性循环。

  也因此,针对目前一些电视台“唯收视率”的现象,这份标准也明确指出,收视数据不是节目评价的唯一指标,避免收视数据在市场分析和节目评价中的滥用。确实,以收视率论英雄本身并不科学,而且也并不能体现媒体的功能,电视节目除了“传播力”也就是收视率的要求,“引导力”、“影响力”和“专业性”更是基本的属性。

  显然,确保节目能够引发观众心灵的共鸣,具有引人向上的精神激励力量,以“引导力”、“影响力”指标考核栏目的社会效果,实在是不可或缺。然而正是于这关键之处,现在尚无具体的考评设置。而单凭一个收视率数据的“客观公正性”,显然不足以遏制收视率“造假”乃至“唯收视率”的乱象。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