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教师不如当小工”给谁一记耳光?

2014年01月23日 14:15   来源:荆楚网   李蕊

  近日,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发布了《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2》。在对全国9个省份、19个区县、174所学校共5285名教师进行调查后,报告发现,农村教育虽然得到了硬件上的改善,但由于工资待遇低下,职称评定难,在荣誉体系处于末端,农村教师这个职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却日益减弱。(1月23日中国青年报)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缩小社会差别的重要手段。多年来我国一直大打“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农村师资力量,维持教育公平”的口号,可农村教育现状与这句响亮的口号是函矢相攻的,城乡教育差别依然有霄壤之别。尽管硬件设施上有了很大的改善,可是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随迁儿童也不断增多,学生越来越少,教师便无法再增加新的编制,这限制了年轻教师的引进,造成了农村教师队伍中,“男性统治”、教师老龄化的现象,农村师资力量极其匮乏。

  由于农村教师工资待遇低下、职称评定上处于劣势、荣誉体系处于末端,一些优秀人才在小工与教师的选择中,却放弃人民教师那令人羡慕的职业,“当教师不如当小工”给我国教育部门一记耳光,是到了他们该深刻反思的时候了。教师“下不来,留不住”是困扰农村教育已久的问题,处于社会底层的学生只能接受劣质的教育,在‘知识改变命运’和‘教育蕴藏财富’的时代背景下,这种分层化的教育无疑是对社会公正的严峻挑战。

  公众对于那些不愿在农村身教的大学生及年轻教师只是一味指责,其实,如果换位思考便会更加理解他们的选择。在当前国情下,让大学毕业生及年轻教师选择农村基层,决不仅仅是一次单纯的职业选择,其中还包含着牵涉到他们自身乃至其家庭的诸多因素,恋爱、结婚、生子、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方面的现实问题都难以解决。只靠道德支撑无法促进年轻优秀人才到农村基层工作,只有从政策上支持,逐步优化大学生基层就业的环境和条件,提供一系列的社会保障与服务,才能将众多的毕业生从就业压力大的大城市,疏导至求才若渴的广阔农村。笔者认为,这才是促进师资力量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的有效途径。

  由此看来,相关部门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此目标也非一朝一夕得以实现,可是生命不能重来,教育不能等待。笔者认为,眼下可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灵活有效的执教活动,例如特色活动讲师团,城镇骨干教师到农村代教、执教等等,还有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的手段把优秀教师师范课的课件送到农村学校。笔者相信,只要国家相关部门心系农村、尽职尽责,一定能想到很多措施让教育资源得到共享。

  

(责任编辑:张无)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