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能否走出应试困境 走班制效果待观察

2014年01月15日 07:15   来源:京华时报   刘志权

  希望浙江试行的“必修课选课走班制”之路能够更周密稳实,我们正可以冷静观察,学习其中经验得失。

  习惯了应试教育,因此,乍一看到有关杭州绿城育华学校的教育报道,难免感到突兀。这几乎是一个素质教育的理想国。试看:除了语数外等必修课,还包括雕刻、木工、西点烘焙等100多门课程;学生没有固定教室,可以自由走班选读和修学分;而且,学生成绩提升明显。

  绿城育华是浙江全面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出的样本。据报道,2014年浙江省将有11所高中打破原来的“行政教学班”模式,实行语、数、外、理、化等“必修课选课走班制”,把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据了解,这些学校都是自愿施行这项改革,且不少是各地的重点中学。

  浙江教改第一个吃“螃蟹”,勇气值得肯定。从目前课程的设置、教学模式来看,它几乎提供了一个理想高中教育的样板。但是,浪漫理想未必能敌得过“骨感”现实,仅历时一年,且仅是部分中学的试行经验,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

  一个主要的现实困难,是选修课资源短缺问题。要看到,作为“样板”的绿城育华,毕竟是杭州唯一的私立乃至“贵族”学校,这使它可以兼顾100多门课程的质量。但是,普通公办学校、乃至经济更为薄弱的农村学校,如何保证选修课质量?目前的备选方案是电子版或网络版课程,但效果显然难比现场教学。无趣的选修课程,会把很多人重新赶回主修课,从而加剧选修课的“鸡肋”窘境。

  更为根本的问题还是高中课改与高考的衔接。对此,浙江方面的宏观设想是降低高考难度。但是,只要以“考”选拔的现状存在,“应试”的冲动就难以遏制。或许,在对选修课失去兴趣的局部地区(比如农村),会率先回潮,如此就可能会动摇家长们对素质教育的信心。

  然而,患得患失也会失去未来。无论如何,高考改革是大势所趋,而在全国性改革难以一蹴而就的情况下,个别突破也许可以探出一条新路。浙江毕竟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比如教书育人敢为天下先的传统;比如较好的经济实力和教育投入基础;乃至,还有民间对于“成绩”与“成功”的更为丰富多元的认识。希望浙江试行的“必修课选课走班制”之路能够更周密稳实,我们正可以冷静观察,学习其中经验得失。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