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先后提醒两名乘客注意小偷行窃,10月14日下午,东莞106路公交车司机黄广现和售票员李玉凤夫妇被刺伤,黄广现手臂上连接拇指的手筋被割断,直到现在拇指还不能动。事发时,车上20多名乘客全都吓得躲向公交车尾部,没人敢伸出援手。(11月5日《南方都市报》)
面对小偷行窃,公交司机与售票员的适时提醒和勇敢制止,表现其维护社会正义的责任担当,其见义勇为的精神令人敬佩,不过,20多名乘客的集体沉默与退缩,也不免让人感到遗憾和悲凉。也许,黄师傅那句“只要有一个乘客上来帮我,我就不会受伤”的事后埋怨,道出的不只是一个见义勇为者的无奈感叹,更是直击了一个不容忽视、亟待矫正的社会怪象。见义勇为者如何不再是一个人战斗,需要引起社会的深刻反思。
人们常常感叹道德滑坡,呼唤正能量畅行,见义勇为回归,但缘何在“关键时刻”却选择了自保与退缩。究其原因不外有三:一是被歹徒的凶器与疯狂唬住,出于自保本能而退缩;二是担心出手帮忙会意外受伤,造成自己的损失;三是怕小偷事后报复,给自己带来麻烦。
心理学上有一个“责任分散效应”,也称为旁观者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被削弱。因为前者需要独立承担责任,后者则期望别人多承担点儿责任。“责任分散”的实质就是人多不负责,责任不落实。面对窃贼报复行为的集体噤声正是这种心态表现。
也许,从个人安全与健康的角度考量,人们面对危险时的这些顾虑与后怕不无道理,但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的公共场所,这种集体性的自保选择却是有着不可取的认知误区。其实,贼人的疯狂很多时候不过是心虚胆怯的虚张声势,打压其气势只需众人的出手相助。选择退缩只能助长歹徒的气焰,丝毫不能降低个体的风险,主动进攻才是最好的自保。小偷敢于在行凶下车后,二次上车威胁乘客,砸烂座椅,扬长而去,足以表明其面对群体退缩的有恃无恐。
对勇斗窃贼壮举的帮忙,不仅是对见义勇为者的行为鼓励,也是对弘扬惩恶扬善正能量的务实践行。期盼“天下无贼”更需要群防群治、众志成城的社会环境。透过黄师傅“有一个乘客帮我,我就不会受伤”的感叹,包括目击者在内的所有人都应当扪心自问:面对不法之举,我们是否拥有挺身而出的勇气,履行了见义勇为的公民责任?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