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逐一梳理了全国31个省(区、市)的4740家定点饭店后发现,在“档次适中,价格合理”的原则之下,四星级和五星级的酒店数量仍接近一半,奢华服务项目屡见不鲜,而虚报消费官员人数“做假发票”,已成为某种潜规则。
一定意义上说,这则报道,验证了公众此前对定点饭店乱象的“合理性想象”。按照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的比喻:会议费是一个“篮子”,饭店提供的购物、娱乐、甚至色情消费,都能装进去。钱花多了,还可以通过虚报参会人数来找补。“饭店不说,真实性就很难查”。而中央党校教授、反腐专家林喆的话更直接:“有时候这些定点饭店变质了。它们成了藏污纳垢的地方,甚至连一些不是定点饭店的都不如。”
若能在公开的问题上做到做好,定点饭店“超标价”被明示在《协议价格表》、且无任何“畏惧”色彩的情况,就不会发生。党政机关出差会议定点饭店乱象,归根到底还是公款消费乱象之一种。现在的问题是,在为数不少的公职人员,都成为定点饭店模式和“不落腰包腐败”的既得利益者之时,冀望于自纠自查,或者是自我觉醒,注定远远不够;“釜底抽薪”地做细、做实三公公开,无疑才是治本之策。
三公公开如何逐步具体到“类、款、项、目”的最后一级,相应的说明和解释如何具体到款项的用途和去向等,这些细节问题,无疑均应该在修改后的《预算法》中一一呈现。
具体到遏制定点饭店乱象的问题上,如果公开能够细化到开会用几个水笔、出差喝几瓶水的程度,发票“作价”瞒天过海也就没有了机会与可能。与此同时,要想真正做实三公公开,在强制性地推行公开细则、事无巨细地全面公开之外,也必须建立起每位民众都能申请查询的监督机制,必须确立起官员不公开、乱公开必被追究的惩戒机制。一句话,做细做实了三公公开,定点饭店“作价”乱象才会不再满天飞,公务消费才能真正置于阳光之下。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