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对汽车产业的调查更彻底

2013年08月20日 07:55   来源:工人日报   李记

  据8月18日《重庆时报》报道,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证实,协会受国家发改委委托,正在调查汽车产业违反《反垄断法》的行为,调查范围既包括进口汽车,也包括国产合资汽车,此外,除了车价,还包括4S店售后服务等。

  尽管调查还在进行,但“进口车贵,合资车也贵”是不争的事实。比如据报道:排量3.0T的新款奥迪Q7,在加拿大仅售7.8万加元,约合人民币46万元,但在国内,号称大幅优惠之后还比加拿大的售价贵了100万元人民币。

  汽车产业暴利的说法,早已有之。曾有媒体报道显示,按照标准普尔公司2008年的报告,中国国内汽车制造商平均运营利润率为30%~35%,而西方成熟市场平均运营利润率仅为5%。

  在制造商、经销商的暴利之外,通常认为,中外汽车的巨大价差,也与国内特殊的税收政策有关。从报道中可知,进口车通常要征收25%的关税、17%的增值税以及依照排量征收的消费税;国产车虽然没有进口关税,但也要缴纳其他相关税费。而在美国,大部分州对汽车公司仅征收5%~10%的税费,终端环节也没有购置税。

  公众期望,在调查汽车行业生产、流通环节的暴利真相外,对汽车行业相关税费真相的调查,同样能够具体深入和开诚布公。

  从民生利益的角度看,此次调查同样意义重大。比如从报道中可知,汽车流通协会此前多次建言修改2005年开始实行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理由是该办法确立了“品牌授权经销”原则,被认为充分代表了生产企业的利益。而在限价销售外,诸如针对汽车厂家强推4S店形式、垄断零部件配售、禁止经销商跨区域销售等行为的调查,即便不能最终被认定是垄断,其对生产、销售、售后生态链的改观,也将有益于公众利益。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能限制汽车制造商、经销商利用其特殊地位的暴利,如果在汽车产业推行大面积、深程度的结构性减税,汽车价格的整体下跌,必会刺激消费、拉动内需;而汽车产业的加速发展,在更多解决就业、加速汽车社会到来等层面,其激励效用亦不容忽视。

  正因此,在摸清汽车产业暴利真相的问题上,相关方面当有更多的鼓励、协助和直接介入,有更多能让公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积极作为。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