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试坐蒸笼车” 该感动谁?

2013年08月16日 10:42   来源:北京青年报   邓海建

  今夏高温天,市民乘坐没有空调的公交车可谓是备受煎熬。8月13日下午,江苏苏州市交通局局长就亲身体验了一把“蒸笼车”——没有空调的108路,体验之后,局长承诺将尽快将非空调车换掉。据了解,苏州目前共有非空调车725辆,按目标要求,到2014年夏季,苏州所有非空调公交车将全部“下岗”,取而代之的是舒适凉爽的空调公交车。

  在传统新闻语境下,这是一则传递正能量的“正新闻”。地方交通局长亲临没有空调的公交车一线,感动了司机,也感动了路人。据说苏州交通局长在下午最炎热的时候乘坐没有空调的公交车,“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在8月8日他收到了苏州市两位公交达人的热情邀请。在安排好工作后,8月13日下午,兑现他的承诺,亲自体验一下非空调车”。因应民意,体恤民情,无惧“蒸笼车”的“烤验”,实属不易。

  感动之后,似乎问题也就来了:一者,负责交通的地方一把手,对城市公交现状需要保持如此高度的“陌生感”吗?一个细节令人莞尔,说局长看到驾驶员师傅左手处摆放了两个馒头,感到不解,驾驶员说:“我们(一圈回来)下班要七点钟了,路上垫垫肚子。”一趟车,线路不短,来回三四小时,馒头自然是垫吧一下的“晚餐”。这样的情况,权力者该不知情吗?如果没有市民的邀约,局长就不应该下来走走、看看“蒸笼车”里的万千民生?

  二者,所谓“苏州原计划后年全部用空调公交,交通局长体验非空调车后,提前一年”的说法,实在疑点重重。如果只是偶尔一次,坐了几站路的空调车,局长就能把换车规划提前了一年,决策如此轻飘而随意,早干什么去了?事实上,从程序正义的逻辑也可知,换车问题,不可能局长一人说了算,起码涉及财政预算等诸多环节。那么,夸大这种可疑的“青天效应”,不仅令人误会,恐怕恰恰也是走马观花的视察工作不能承受之重。

  交通官员对“蒸笼车”司机说,“明年这个时候,就是空调车,所以再委屈一年。大热天里,自己注意身体。”局长坐蒸笼车,不过是偶尔的满头大汗;而司机或市民天天往返在线路之上,却是天天的满头大汗——这不是“委屈”两个字能承载的。更令人不安的,是官员习惯性地“当场表态”:一把手的“当场表态”,似乎早已司空见惯,从未见副职有这样的气魄,很多人将这样的姿态视为“福音”。真正的问题是,从决策民主的角度看,为了目的正义就可以不要商讨的程序了吗?

  “局长试坐蒸笼车”该感动谁?这个问题令人五味杂陈。按理说,职能官员对“蒸笼车”应该很熟悉,这是权力责任的正常生态;而淘汰“蒸笼车”也不该与一次官员体验挂上关系,这是对决策程序的尊重与敬畏。这样的喜感新闻,实在疑窦丛生,反倒像是对权力作为的着实反讽。

(责任编辑:李志强)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