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王牌是资金、客户、营销等资源优势与绝对收益保障、产品设计等技术优势;一张王牌是险资强大的“绝对收益”能力
2013年6月1日新的《证券投资基金法》开始实施,允许符合条件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进驻公募基金管理市场。随着大资管背景的展开与推进,一直因监管过严而不能获得公募基金管理牌照的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终于迎来挣脱脚铐的机会,市场化进程大幅加速,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险资在公募基金业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从家庭资产配置来看,根据美联储消费者财务状况调查委员会每三年公布一次的数据来看,2010年美国家庭金融资产中共同基金的比例已经达到15.0%。我国在2011年末人民银行调查显示基金配比仅占中国家庭金融资产的4%,而存款比例达到58%,远高于美国17%。因此随着我国资管业务的发展、居民理财意识的提高,储蓄的比例会逐步下降,而基金配置比例也会接近15%左右的国际水平。
伴随着未来基金业的蓬勃发展,刚刚拿到牌照的险资企业必将抓住这个绝佳机遇,在公募业务中大放异彩。
从世界范围来看,全球前十大资产管理公司有两家均是保险系的出身——德国安联集团和法国安盛集团,在前十大资管公司中份额占据约20%。
保险资管相较其他公募基金公司有两大王牌:资金、客户、营销等资源优势与绝对收益保障、产品设计等技术优势。
在公募牌照未颁布以前,保险资管是公募基金最重要的资金池来源,而今大量险资客户退出,谋划成立自己的基金子公司,成为公募基金业蛋糕的有力分食者。同时保险资管公司积累了大量的高净值客户,只等公募业务开闸即可顺势推出多层次的资管产品。另外借助保险公司完善的营销体系,公募基金产品的交叉销售渠道极为广阔。
另外一张王牌便是险资强大的“绝对收益”能力,因为之前专注于货币市场与债券市场等稳定回报的投资工具,拥有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与风险管理能力,其保证绝对收益的能力无疑成为进驻公募基金后的金字招牌。此外,更多二级市场投资标的提供给了险资更为丰富的选配组合,有利于敦促险企进行产品设计与创新。政策方面,允许保险资管试水私募,将改变目前险资“被动”接受资金的现状,促进其市场化转型。
凭借这番优势,国泰君安乐观预期,公募业务的开展将增厚短期盈利1%-1.7%之间,长期盈利5%-9%。其保守估计2020年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公募业务可占到10%以上的市场份额,保险资管的公募业务规模可达1.3万亿元。
即使发展空间广阔,但无疑公募基金行业已是一片激战正酣的红海。2012年公募基金总规模近3万亿元,但2012年不少基金公司盈利下滑,尤其是近5年来成立的新基金公司分羹颇少,多家中小公司继续亏损或微利。如何在这片水量日减,暗礁四伏的红海中畅游,这需要险企充分明晰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在固定收益等品种上保险资管经验丰富,随着监管的松绑,保险资管可投资的范围已经非常全面,在分散投资、提供多样性产品方面将大有作为。但是与之相伴的高风险的股票组合与不当关联交易等违规操作极有可能造成巨大损失。为此,6月21日证、保二会联合发文要求保险机构与其基金管理子公司应当严格按照“法人分业”原则,实现托管独立、决策独立、交易独立和核算独立,并建立风险隔离制度。
当前,我国面临一系列约束经济发展的问题,粗放式增长模式基本走到尽头,人口红利逐渐消失,金融改革已迫在眉睫,为此,政府已逐渐加快了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
今年以来对保险资管进驻公募行业等一系列“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法律法规正是顺应了金融改革的市场化趋势,从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业务试点重新开闸,再到申请开展基金管理业务,最大的意义在于资产管理机构间的政策壁垒被打破,各类机构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依靠资产管理能力说话。这一系列举措有利于我国资管市场的良性竞争,提升市场总体的资管水平。
(第一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产品与投资研究中心主任)(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