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让医药分家?

2013年07月25日 07:08   来源:红网   宋鹏伟

  药价虚高,原来一多半都变成了公关费,福建漳州医疗腐败案,内幕惊人。当地纪委的调查显示,市直区县73家医院涉嫌医疗腐败,包括22家二级以上的医院,无一幸免全部涉案。案件涉及到全市1088名医务人员、133名行政管理人员。(7月24日央视)

  公立医院的全军覆没,让漳州成为当下医疗腐败的一个典型样本。与这种普遍性的腐败相比,其透露出的普遍性规律恐怕更加令人触目惊心——制度安排本身是否催生了腐败的发生?

  始于2009年的中国医改,旨在通过全民医保建设、基本药物制度巩固和公立医院改革等方面多管齐下,彻底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其实质,就是要打破“以药养医”的困局,试图自下而上地解决这一痼疾。经过几年的努力,医保覆盖面大幅提高,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卫生机构零差率销售也已基本实现,然而难度最大也最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改革却依然裹足不前。时至今日,县级医院的改革仍在试点之中,所以发生这样的腐败案并不稀奇,也不能因此而否定医改的方向。相反,倒是恰恰说明了医改推进力度的不足,让人们看到了最后的疯狂。以现行的招标采购模式来看,先要进入省市采购目录,接下来是要医院采购,最后还得医生乐于使用,使得层层把关成为层层盘剥的利益均沾机制,想不腐败都难。

  让药品便宜下来,这一点很容易做到,通过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乡镇卫生院已经实现了这一点。真正的问题是,药品零差率销售以后,“药品上的医院”靠什么生存?医生的“积极性”何来?“以药养医”实行多年来,医院靠此生存和发展,医生靠此肥了腰包,主管部门也“少花钱,多办事”,所以他们并没有改革的动力。然而,这是以牺牲患者利益为代价的,不在制度安排和财政投入上做出彻底的改变,医改就注定是失败的结局。

  公立医院改革,就是要改革“以药养医”格局,以足够的财政投入解决他们的生存问题。没有这一点,改革缺乏合理性,甚至根本难以推进。在此基础上,还要彻底斩断医院和医生不当的牟利冲动,也就是让患者看病的花费多少与医院和医生的收入无关,避免将医方与患方放在了利益争夺的两极。

  万变不离其中,这个“宗”,就是医药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你不能指望一个公益机构在具有盈利冲动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好普惠式的服务。因此,这就要求公立医院必须收支两条线,医生不能从自己的患者身上挣钱,无论是药品还是诊疗服务。当然,这种有“大锅饭”之虞的政策也许会令人担心,医疗人员的积极性如何调动?事实上,在一些发达国家,预防疾病按人头拨款、诊疗疾病按病种拨款等政策早已实施多年,结合医院自己的绩效考核,完全可以实现令患者满意的服务,而且节约了医疗资源。退一步说,如果有些医生仍然认为阳光下的收入太低,那么他可以选择去私立医院,以自己的能力去换取合法的收入,而不是在阴暗中通过榨取病人而利益自肥。

  在明确政府投入的前提下,如何更加合理的分配医疗资源、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让医务人员不敢贪、没得贪,无疑是医改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