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读博是浪费教育资源

2013年06月07日 11:01   来源:荆楚网   何勇

  “金庸先生的博士毕业证书是我盖的章!”4日,有自称北大学生的网友在人人网上传了一张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的照片,而证书的主人正是查良镛(金庸原名)。记者从北大得到证实,金庸先生确实从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北大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是袁行霈教授。(6月5日《北京青年报》)

  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老先生在取得了剑桥大学博士之后,又在古稀之年攻读了北大博士,这种求学精神、求知欲和上进心非常值得我们青年人敬仰和学习,特别是在青年学者缺乏坐冷板凳精神和知识界、学术界充斥浮躁学风的当下尤为难能可贵,金庸老先生正可谓用自己的读博行动践行了“活到老,学到老”这句俗语,这也是多数人给金庸老先生读博抱以掌声的最主要原因。但是,从将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发挥最大化效益角度说,尤其是像北大这样非常稀缺的优质、优势博士教育资源实现最大优化配置层面讲,金庸读博其实是在浪费优势教育资源、浪费稀缺的博士教育资源。金庸与其在古稀之年读博,不如把在北大读博的机会留给更需要进入北大读博的青年人。

  国家为公民提供读博机会的最终目的是让博士毕业生更好的为国家服务,为社会发展做贡献。说白了,读博是为了“有用”,说俗点就是为了就业和工作,而金庸老先生读博显然达不到这个目的,也不是为了这个目的。一方面,以金庸老先生的身体状况和现在的年龄条件,决定了金庸在取得北大博士学位之后,在学术上不太可能有大的作为,也不可能将博士阶段所学的知识发挥作用,为社会服务,甚至连延续过为广大读者提供大量精品武侠小说的机会都没有。另一方面,金庸去北大读博,不是像很多青年人读博是为了就业,为了更好的工作,而他完全是为了个人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升华,让自己的人生更完美而已。换言之,在优质的博士教育资源非常稀缺的国情之下,金庸读博实际上就是挤占了青年人读博的机会,而且金庸读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这实质上就是浪费有限的稀缺的博士教育,不值得歌颂。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从法律和道德层面讲,金庸老先生读博并无不可,公众也没有反对的资格。

  事实上以金庸老先生现在在国内外享有的崇高的社会声誉来说,完全可以在不挤占博士名额和博士资源的前提之下,顺利的跟随北大的一些著名教授学习有关专业知识,根本没有必要通过读博的渠道学习以挤占青年人读博的机会。况且金庸老先生本人就是北大的客座教授,与北大的私交非常好,只要他公开说想去大学学习,可以敢断言全国的高校纷纷伸出橄榄枝,拼抢金庸去读书,好傍上金庸这样的名人。

  再者,现在求学和提升个人学识、修养的途径有很多,完全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在家学习,没有必要去挤占北大本来就稀缺的博士教育资源。

  总之,指责金庸读博是浪费教育资源的观点确实很功利,但是对于稀缺的优质博士教育资源而言,我们就应该考虑功利因素,完全抛弃功利因素,只谈个人的兴趣爱好和追求,并不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作用最大化。

(责任编辑:李志强)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