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家意志守护饮水安全

2013年06月06日 07:15   来源:新民晚报   秦丹

  今天是世界环境保护日。作为生命线的水源地,却一直遭受各种各样的污染。谁来保障水源的安全?谁应该承担污染的责任?近日,央视财经连续聚焦“消失的水源地”并推出系列报道,记者实地探访曝光,目之所及触目惊心。

  看到这样的场景,谁人不发怵?引滦入津工程沿岸的全国第一批重点水源地、大黑汀水库等地,现竟变成了养殖基地,各种饲料不断被抛入水中;位于河北省遵化市境内的黎河段,则成了垃圾场、污水池,铁矿砂的尾砂也长期留存河岸;在天津市蓟县境内,引水渠及河岸还有腐烂恶臭的动物尸体以及剧毒农药瓶,这就是天津和唐山市民的水源。

  引滦入津工程的水源污染不是孤例,据央视系列报道,流经四川省眉山市的醴泉河,本甜美如泉水,如今却污黑如墨。眉山市东坡区眉青村近几年连续有村民患肺癌去世。央视记者昼夜蹲守,亲眼见眉山金锣食品有限公司向河道排污。最近各大媒体不断爆出长江、黄河被污染的新闻,沪上黄浦江死猪漂流的事大家记忆犹新,只是,我们靠什么“仙露”来滋养各自的生命?

  公众的饮水安全问题,是个大问题。日前人民日报发表《平安是最基本的公共产品》一文指出:“舌尖上的安全、环境问题的焦虑、网络信息的保护……今天的平安概念,不仅包括打击犯罪、维护稳定的传统项目……”饮水问题关系着千家万户,只有将饮水问题提到一个平安中国的角度,以国家的意志来关注,才有可能把住用水的安全底线。

  以国家意志来治理,方能保证跨省水源的环保行政效力,保证跨省水源保护不变空谈。比如,引滦入津工程的水,主要是天津和唐山市民饮用,但这一工程的主体却在河北。因此,治理的艰巨任务在上游和中游。又如长江水流入大海前要经过17个省市,沿途的治理,就必须要有对接和监管。否则,各地政府谁愿意花钱治理,去保证下游的用水安全呢?只有国家意志,才和人民的用水意愿对接,才能保证大家喝上放心水。

  以国家意志依法治理水源,迫在眉睫。当下治理河道水源,不是无法可依、而是依法监管难见执行力。在引滦工程河道,据记者调查,本来法律禁止养鱼,但是,当地管理部门不仅不对水源地的网箱养殖进行制止,反而要向渔民征收费用,一个网箱收50元钱。这样的乱收费行为和渎职行为,必须首先依法依规惩处,以儆效尤。

  对威胁到公共用水安全的违法行为,从国家层面通过顶层设计,必须加大惩处力度。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在水中测出2221种有机化合物,我国有上亿人口在饮用被污染的水,越来越多的人被发现患有各种代谢性疾病,甚至罹患癌症。如果不能提高违法者的污染成本,直至罚得违法取利者倾家荡产,就很难管住被利益驱动的一双双污染脏手。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