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锦昊到此一游”事件持续发酵,有网友搜索到了南京中学生丁锦昊的学校资料。丁锦昊的父母通过媒体向公众道歉:“我们向埃及方面道歉,也向全国关注此事的人们道歉。”孩子父母表示,孩子意识到了错误,恳请大家给个机会。(今日本报A10版)
对于文物应该爱惜保护,尤其是到了世界著名景点。乱涂乱画不仅不利于文物保护,也给国人丢了面子。但“丁锦昊到此一游”事件持续发酵并上升为骂战,导致人肉他人的行为发生则有些过度了。
就事论事来讲,我国文人自来就有到景点题诗留字的传统,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更是在如来佛手指上写上“到此一游”来表达自己对权威的蔑视。回过头来看,事件中的主角是一个中学生,他读着《题西林壁》等这样的诗句长大,又面临着影视作品的影响……面对着先前只出现在报刊、电视中的埃及神庙时,冲动之下刻下了这样的字句。
对于孩子的冲动,教育一下改正了就好。如今却引得网友们高举道德旗帜,对一个中学生进行棒喝,则有些过度了。更何况,这种乱棒喝的行为不也是一种不讲道理,有违体面了吗?
记得网上有个段子,谈什么才是外国人关注的我国形象。说的是,在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面前,外国人更在意官员的道德水准,以及那些暴发户般地狂扫奢侈品的人。比如大量的官员携款外逃,再比如,那些家人都在外国的裸官。这些丢面子的事情,比乱刻字严重得多。相比对待两者的舆论声音,也应该对准那些崇洋媚外的人。仅让一个学生代表国民素质,这种舆论声讨有点走入误区。因为提高国民素质更需要的是共识,而共识更倾向于以理服人,靠公众观念的日渐成熟。这就如同父母教育孩子,打骂固然比讲道理见效快,但孩子内心未必会服气,不服气就难以彻底改正。况且,教育孩子的成人世界,还存在着更严重的有损国格的问题。
可以说,只有不同意见的相互对话才能够形成共识,而高举道德大棒很容易导致大家不再去讲道理,异化为意识灌输和舆论暴力,乃至于升格为行为暴力。最有说服性的就是比较多的公交暴力事件:有老人因为孩子不让座而打架的,有人因为青年在公车吃饭大打出手的。这些事件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自认为占据道德高度,就不去讲道理摆事实,直接动手升级为暴力。除此之外,网络上的舆论暴力更是不胜枚举。
在探讨素质和讲文明时,不管官方还是民间都应少一些道德棒喝,多一些现实思考,每人都多一些自律,这才能形成共识。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