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发展的第二个春天到了!现在国家很坚定地鼓励发展民营经济,相信在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民营经济会发展得更好。”这是娃哈哈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日前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某活动上的一番表述。
今年两会以来,全社会都在关注——非公经济的春天是否真的来临?中国梦如何引领非公经济发展?一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非公经济占中国GDP总量的60%、税收占比超50%,提供的就业机会占80%,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占比超60%,从新增就业来看,非公经济的贡献率更是达到了90%。毫无疑问,非公经济在中国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随着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非公经济不仅在培育市场体系、 “倒逼”国企改革、完善市场体制等方面发挥着推动作用,而且在活跃市场、增加税收、扩大就业等方面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另一个必须直面的现实是,非公经济的发展一直遭遇各种牵绊,其生存状态并不乐观。同样是两会以来的热点话题,加多宝与王老吉的纠纷就是比较典型的民企与国企之争。
今年两会期间,加多宝向两会代表委员发布了一封公开信,在这封3000多字的公开信中,加多宝吁请代表委员关注 “凉茶之争”,关注非公经济的生存状况和公平待遇问题。这虽是一桩个案,但它反映出的民营企业所面临的法律困境还是颇为典型。从类似 “凉茶之争”案例可以看出,在目前的经济发展中,制约非公经济发展的壁垒依然存在。对此,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就曾多次呼吁,要打破“玻璃门”、 “弹簧门”,真心实意地为民间资本敞开大门。全国政协委员、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郭为表示: “我并不认为一定要在哪些方面给予优惠。我觉得无论所有制性质、无论企业大小、无论哪个行业,重要的是建立一个确实公平的竞争环境。”
但打破 “玻璃门”谈何容易?全国人大代表李林楷的话或许是非公经济可以期待的进步方向:在现阶段,也做不到让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完全平等,因为以前 “欠账”太多,我们应慢慢使民营企业有能力跟国有企业、其他所有制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