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买“学区房”,是什么逼得我们要“未雨绸缪”?

2013年03月27日 08:07   来源:西安晚报   刘晶瑶

  去年年初,一位中国妈妈在美国纽约地价最高的曼哈顿地区,为自己2岁的女儿买下一套650万美元的豪宅,目的是为其将来上大学做准备。据了解,不少中国家长都在考虑给孩子在美国买“学区房”。(3月26日央视新闻)

  为2岁的孩子购置学区房,听上去似乎太过疯狂,实际上反观国内,比这更为锱铢必较的父母大有人在。孕前算好日期,不要让孩子生在9月份以后,必须抢在入学日期之前诞生。孕中转发各种早教、胎教信息,不让孩子落后在母亲肚皮这第一道起跑线上。至于落户口、占坑班、重点小学中学一条龙、更是事事都需提前计划。

  如果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看国人钟爱凡事提前计划的心态,实在是不乏种种力证——“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似乎已经成为深入国人骨髓的特性,究竟是我们热爱打有准备之战,还是现实逼得人不得不早作打算?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未雨绸缪的国人,实在是因为遭遇了太多身边的变化,而种种猝不及防让他们不得不学会提前准备,防范突如其来的改变。就拿此前被调侃为“宇宙中心”的北京五道口地区的房价来说,37平方米的房子售价达到350万,接近每平方米10万。而十几年前这里开盘价只有4000多元。价格高升,概因这里毗邻清华北大,落户这里才能进入北京最好的小学之一中关村二小。一间房、一纸户口、一座学校仍在无形中割裂着社会。

  教育问题如是,养老问题亦如是。目前肩负在中年身上的房贷、育儿、养老几座大山,试问谁还能安之若素,谁还能将未雨绸缪视作儿戏之说。如果再加上目前养老金双轨制、医疗双轨制等制度设计上存在的弊病,实在很难让人对未来有一个稳定的预期,这些因素更是加剧了人们内心的焦虑,让人们更要为将来早作打算。

  积谷防饥、未雨绸缪本是国人身上的优秀品质,但从某种程度上说,对未来种种不确定性的防范使得我们少了许多享受生活、享受当下的机会,取而代之的是被防范将来的恐惧所绑架。

  为国人松绑,拯救时刻未雨绸缪的国人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为未来赋予一定的确定性。例如在涉及民生问题的领域,公布有节点的时间表。教育领域,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分配;医疗领域,推进全国医保联网,促进社区医疗卫生条件的提高;住房问题上,稳定房价预期,推动住房市场健康平稳过渡等等。

(责任编辑:李志强)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