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有媒体报道称广东药品采购将不再集中招投标,拟试行第三方平台网上竞价。这意味着,多年来统率着医疗机构药品采购、手续繁冗、制度设计存在缺陷的药品招标采购,将在广东率先进行变革。这反映了广东省卫生行政部门敢于直面药品招投标多年积弊,重新审视药品招投标改革的“原点”,但新政运行效果将会如何?依然存在诸多悬念。
众所周知,十年前国家推行药品招投标政策的初衷是,通过集中公开采购,纠正医药购销领域的不正之风,规范药品购销行为,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作用和规模采购优势,降低采购成本。总的来说,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推行以来,在规范药品购销行为,降低药品价格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招投标采购所带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有些问题性质十分恶劣,甚至与改革初衷背道而驰,广为民众所诟病。
例如,由于医药不分、以药养医的体制依然禁锢着医和药的运营,医疗和医生过分依赖药品利益,在药品招投标制度下,依然出现诸如高州医院一些医生公然收受回扣的问题,医药购销领域的不正之风依然得不到有效抑制。又例如,尽管卫生部门反复强调重视药品质量,可实际操作上,重价不重质的“唯价格论”,导致一些药企在生存和竞争中做出了个体的选择,最典型的是为了中标牺牲了质量,为了生存放弃无利可图的药品生产。大家耳熟能详的去年四月发生的“毒胶囊”事件,一年多前出现的四川某药厂为了低价中标而生产“劣药”事件,以及再远一点的“齐二药”和“欣弗”事件等等,招进来的结果成了拿老百姓生命当儿戏,引发民怨沸腾,充分暴露了招投标制度设计上和实际运作上的缺陷,将治病的药品过于简单地商品化、价格化。诸如此类的问题,使药品招投标废与存众说纷纭。因此,广东省卫生系统的这一改革,自然成为了一个响亮的声音,让人看到了向改革原点回归的良好动向。
当然,广东省医改办正在探索建立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第三方医药全流程电子交易公共服务平台,依然存在着许多悬念。
首先,以“第三方医药全流程电子交易公共服务平台”设“天花板价”,限制价格,网上进行竞价,以此替代药品招投标。严格来说,此举仅仅是对操作流程上的技术升级,或者说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手续、改进流程,仍难见有更实质性的举措。大胆推测,“唯价格论”可能不会降温,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其次,我们注意到,这个新的第三方平台一旦存在利益设计,第三方平台必然成为新的利益主体,预示着新的医疗单位药品购销环节将产生新的利益集团。
再次,这个“第三方平台”依然看不到药品购销中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的协调问题。被行政手段高度统一起来的集中采购,将制药厂商置于弱势地位,制药厂商与医疗单位很难回归到平等的市场轨道上来。
最后,我们要指出的是,从目前媒体披露的信息来分析,广东省的这项改革似乎依然是在医药不分的环境下进行,医生和医疗如果依然依赖药品利益,则改革依然治标不治本,国家医药卫生改革的原点依然存在长期的矛盾和背离。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