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推荐偏才、怪才上北大的校长推荐制度,一上来便演变成了一场考试分数的大比拼。21日,重庆南开中学和巴蜀中学先后公布了校长实名推荐学生参加北大自主招生考试的名单,入选的学生毫无意外都是最近几次考试中的前一两名。“非不能也,是不敢也!”南开中学校长宋璞感慨:因为受到诸多限制,他不得不采取以分数来作最后定夺。((11月22日《重庆晚报》)
“校长实名推荐制”一出来,即受到公众的高度关注,腐败的可能性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放大。在公众的眼光均集聚在中学校长身上时,校长的实名推荐必然会选择让公众都信服的“按成绩推荐”,这样既可以退却腐败,又能减少公众的矛头指向。
“校长实名推荐制”的本义设计应该是推荐偏才、怪才,这与现在被推荐的优秀学生完全相反,这些优秀学生即便是不被推荐,凭他们的实力也能够考上北大。尽管“校长实名推荐制”失掉了本义,但我以为,不得不按成绩推荐学生上北大,其实是监督公开所带来的阵痛。我们首先要给予的是肯定,然后是完善。
假设,公众对“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关注热情不高,也没有媒体对其感兴趣,那校长就会关起门来操作。请想一想,校长会推荐谁?不要将校长看得很高尚,他们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看看高考加分吧,看看那些权势子女是如何加到分数的。
北大出台的“校长实名推荐制”显得过于仓促,公众对此又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度,那些想通过非常规手段进入校长推荐名单的人还不敢有所行动,而校长想要借此牟取私利更是不可能,因而,不得不按成绩推荐学生上北大只能成为一种必然。
不得不按成绩推荐学生上北大是公开监督的功效。相信,在公众自始至终的关注下,“校长实名推荐制”会越来越完善,最终会将那些偏才、怪才推荐上北大,我们不必心急。
监督才是完善“校长实名推荐制”的惟一良方。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