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指数跌破97关口 是偶然还是必然?

2025-07-03 07:27 来源:证券日报

美元指数正在承压下行。

Wind数据显示,6月30日,衡量美元对六种主要货币汇率的美元指数跌破97关口,报收96.77。今年上半年,美元指数累计下跌10.79%,从109的高位跌至97以下,创下了1973年以来最差表现。7月1日,美元指数盘中最低探至96.37,也创下了2022年2月下旬以来的最低水平。

美元指数在半年时间内大跌,并跌破97关口,是偶然还是必然?笔者认为,这既有短期的偶然因素影响,也有长期的必然因素作用。

从短期因素看,今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在长期的高利率影响下,虽然尚未步入衰退,但经济动能明显走弱,促使美元指数偏弱运行。

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于当地时间6月2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2025年第一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经第三次修正后,环比按年率计算萎缩0.5%,较此前公布的初次估值和修正值明显下调,相较于2024年第四季度2.4%的GDP增速更是下滑明显。该项数据凸显出美国政府关税政策导致其经济不确定性不断上升,使得美国企业与消费者信心持续下滑。

在美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部分经济数据超出市场预期,也使得美元指数承压。例如,4月10日出炉的美国3月份CPI环比数据为负值(-0.1%),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在彼时导致美元指数快速走弱并跌破100。

值得一提的是,7月2日,有着“小非农”称号的美国ADP就业数据意外爆冷。数据显示,美国私人企业6月份减少了3.3万个就业岗位,这一数字不仅远远低于市场预期的9.5万人增长,而且也是自2023年3月份以来的最大降幅。作为非农就业报告的重要前瞻指标,此次ADP就业数据的疲弱反映了美国经济动能进一步减弱的趋势。

而从长期因素看,由于美国经济政策等不确定因素,市场对美国财政可持续性的担忧与日俱增,这也不断冲击着美元信用,使其“避风港”的地位不断弱化。

据新华财经消息,当地时间7月1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以51票赞成、50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大而美”税收与支出法案。这一法案或进一步提高美国的债务和赤字,具体来看,参议院版本的法案预计将美国债务上限进一步提高5万亿美元,高于此前众议院版本的数额。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估算,众议院版本和参议院版本的法案从2025年到2034年将分别使美国赤字增加2.8万亿美元和近3.3万亿美元。

甚至在2025年欧洲央行中央银行论坛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都坦言,美国联邦债务增长的路径不可持续,因此必须早日加以解决。足以见得,美国持续的财政赤字和大规模的债务扩张,进一步引发了市场对美元信用的担忧。若因担忧美国偿债能力而出现美债抛售现象,则会导致美债收益率上升,美元指数一般会承压下跌。今年5月中下旬,美债(特别是长端美债)曾一度遭到抛售,收益率飙升,直接引发了美国“股债汇”三杀的局面。

展望后续,随着美国关税政策对其经济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显现,美国经济预计仍将承压。叠加美欧货币政策转向及分化影响,下半年,美元指数预计进一步偏弱运行。不过,若出现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鹰派”、国际地缘冲突等超预期因素,也可能阶段性逆转美元指数走弱趋势。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美元指数跌破97关口 是偶然还是必然?

2025年07月03日 07:27   来源:证券日报   韩昱

美元指数正在承压下行。

Wind数据显示,6月30日,衡量美元对六种主要货币汇率的美元指数跌破97关口,报收96.77。今年上半年,美元指数累计下跌10.79%,从109的高位跌至97以下,创下了1973年以来最差表现。7月1日,美元指数盘中最低探至96.37,也创下了2022年2月下旬以来的最低水平。

美元指数在半年时间内大跌,并跌破97关口,是偶然还是必然?笔者认为,这既有短期的偶然因素影响,也有长期的必然因素作用。

从短期因素看,今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在长期的高利率影响下,虽然尚未步入衰退,但经济动能明显走弱,促使美元指数偏弱运行。

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于当地时间6月2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2025年第一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经第三次修正后,环比按年率计算萎缩0.5%,较此前公布的初次估值和修正值明显下调,相较于2024年第四季度2.4%的GDP增速更是下滑明显。该项数据凸显出美国政府关税政策导致其经济不确定性不断上升,使得美国企业与消费者信心持续下滑。

在美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部分经济数据超出市场预期,也使得美元指数承压。例如,4月10日出炉的美国3月份CPI环比数据为负值(-0.1%),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在彼时导致美元指数快速走弱并跌破100。

值得一提的是,7月2日,有着“小非农”称号的美国ADP就业数据意外爆冷。数据显示,美国私人企业6月份减少了3.3万个就业岗位,这一数字不仅远远低于市场预期的9.5万人增长,而且也是自2023年3月份以来的最大降幅。作为非农就业报告的重要前瞻指标,此次ADP就业数据的疲弱反映了美国经济动能进一步减弱的趋势。

而从长期因素看,由于美国经济政策等不确定因素,市场对美国财政可持续性的担忧与日俱增,这也不断冲击着美元信用,使其“避风港”的地位不断弱化。

据新华财经消息,当地时间7月1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以51票赞成、50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大而美”税收与支出法案。这一法案或进一步提高美国的债务和赤字,具体来看,参议院版本的法案预计将美国债务上限进一步提高5万亿美元,高于此前众议院版本的数额。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估算,众议院版本和参议院版本的法案从2025年到2034年将分别使美国赤字增加2.8万亿美元和近3.3万亿美元。

甚至在2025年欧洲央行中央银行论坛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都坦言,美国联邦债务增长的路径不可持续,因此必须早日加以解决。足以见得,美国持续的财政赤字和大规模的债务扩张,进一步引发了市场对美元信用的担忧。若因担忧美国偿债能力而出现美债抛售现象,则会导致美债收益率上升,美元指数一般会承压下跌。今年5月中下旬,美债(特别是长端美债)曾一度遭到抛售,收益率飙升,直接引发了美国“股债汇”三杀的局面。

展望后续,随着美国关税政策对其经济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显现,美国经济预计仍将承压。叠加美欧货币政策转向及分化影响,下半年,美元指数预计进一步偏弱运行。不过,若出现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鹰派”、国际地缘冲突等超预期因素,也可能阶段性逆转美元指数走弱趋势。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