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让国产优质麦种得好、卖得好、用得好

2025-07-03 07:0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在今年夏粮收购中,国产优质小麦备受青睐。在全球粮食贸易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国产优质专用小麦进口替代效应持续增强,促使更多企业转向采购国产小麦。这一转变既降低了小麦产业链对外依存风险,更形成了“种得好、卖得好、用得好”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生态,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优质专用小麦市场需求持续升温,是消费升级和食品工业精细化发展的结果。根据蛋白质含量差异,专用小麦分为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和弱筋小麦。强筋小麦蛋白质含量高,适合制作面包、方便面等;中筋小麦蛋白质含量适中,适合制作馒头、面条等;弱筋小麦蛋白质含量低,适合制作饼干、蛋糕等。长期以来,我国小麦种植以中筋小麦为主,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高度依赖进口。受极端天气、地缘冲突和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进口供应链稳定性面临挑战,倒逼我国加速发展国产优质小麦,为构建自主可控的粮食供应体系创造机遇。

国产优质专用小麦产量和品质提升,为进口替代创造条件。近年来,国家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和种业振兴行动,加大对国产优质小麦品种选育和推广支持力度,培育出一批适应性强、品质优良的新品种。通过集成应用精准农业技术体系,显著提升了优质小麦单产水平和品质稳定性,有的品种可媲美进口优质小麦。面粉加工行业实现深度适配创新,开发出针对国产小麦特性的精准配麦工艺,能够生产出各种专用面粉;大型面粉加工企业建立“育—种—储—加—销”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实现全流程质量可追溯,进一步提升了国产小麦制品竞争力。

进口小麦锐减为国产优质小麦释放市场空间。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5月份,我国小麦进口量仅161万吨,同比骤降80.1%。这一变化直接缓解了国内外小麦价格竞争,推动进口替代效应加速显现,面粉加工企业纷纷转用国产优质小麦,食品加工企业加速本土采购。目前,国产优质专用小麦在中筋小麦市场占主导地位,在高端强筋、弱筋小麦市场所占份额持续提升。

从目前来看,国产优质专用小麦进口替代仍面临多重挑战。品种方面,尽管产量品质显著提升,但面筋强度、稳定性等关键指标与进口高端品种还有差距,育种技术亟待突破。产业链协同不足,部分面粉加工企业采购惯性依赖进口,产销衔接松散,优质小麦市场价值未能充分释放。市场机制不完善,优质优价落实不充分,部分地区优质小麦与普通小麦价差不明显,影响种植积极性。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影响了国产优质小麦的市场认可度和可持续发展。

好粮是种出来的。目前,国产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存在“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现象。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对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要求更高,品种抗逆性弱、管理成本高,产量不及普通小麦,收益优势不明显。更关键的是,缺乏稳定订单保障,农户担忧销路,制约种植结构调整。应加速培育优质高产抗逆新品种;支持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建立“订单农业+保险”保障机制,确保农户获得稳定溢价收益。

好粮要卖好价,关键在于形成优质优价粮食流通体系。要完善市场化收储体系,引导储备企业、加工企业对优质小麦实施分级溢价收购,确保与普通小麦形成合理价差。制定全国统一的强筋、中筋、弱筋小麦分级标准,实施分级定价。推广订单农业,发展“专收专储”,通过长期协议稳定供需,形成产业提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良性循环。

国产优质小麦进口替代成效显著,彰显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未来,需政企研农协同发力,突破瓶颈,推动国产小麦向更高水平发展,为粮食安全提供更坚实的保障。(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慧)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经评论:让国产优质麦种得好、卖得好、用得好

2025年07月03日 07:0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在今年夏粮收购中,国产优质小麦备受青睐。在全球粮食贸易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国产优质专用小麦进口替代效应持续增强,促使更多企业转向采购国产小麦。这一转变既降低了小麦产业链对外依存风险,更形成了“种得好、卖得好、用得好”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生态,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优质专用小麦市场需求持续升温,是消费升级和食品工业精细化发展的结果。根据蛋白质含量差异,专用小麦分为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和弱筋小麦。强筋小麦蛋白质含量高,适合制作面包、方便面等;中筋小麦蛋白质含量适中,适合制作馒头、面条等;弱筋小麦蛋白质含量低,适合制作饼干、蛋糕等。长期以来,我国小麦种植以中筋小麦为主,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高度依赖进口。受极端天气、地缘冲突和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进口供应链稳定性面临挑战,倒逼我国加速发展国产优质小麦,为构建自主可控的粮食供应体系创造机遇。

国产优质专用小麦产量和品质提升,为进口替代创造条件。近年来,国家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和种业振兴行动,加大对国产优质小麦品种选育和推广支持力度,培育出一批适应性强、品质优良的新品种。通过集成应用精准农业技术体系,显著提升了优质小麦单产水平和品质稳定性,有的品种可媲美进口优质小麦。面粉加工行业实现深度适配创新,开发出针对国产小麦特性的精准配麦工艺,能够生产出各种专用面粉;大型面粉加工企业建立“育—种—储—加—销”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实现全流程质量可追溯,进一步提升了国产小麦制品竞争力。

进口小麦锐减为国产优质小麦释放市场空间。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5月份,我国小麦进口量仅161万吨,同比骤降80.1%。这一变化直接缓解了国内外小麦价格竞争,推动进口替代效应加速显现,面粉加工企业纷纷转用国产优质小麦,食品加工企业加速本土采购。目前,国产优质专用小麦在中筋小麦市场占主导地位,在高端强筋、弱筋小麦市场所占份额持续提升。

从目前来看,国产优质专用小麦进口替代仍面临多重挑战。品种方面,尽管产量品质显著提升,但面筋强度、稳定性等关键指标与进口高端品种还有差距,育种技术亟待突破。产业链协同不足,部分面粉加工企业采购惯性依赖进口,产销衔接松散,优质小麦市场价值未能充分释放。市场机制不完善,优质优价落实不充分,部分地区优质小麦与普通小麦价差不明显,影响种植积极性。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影响了国产优质小麦的市场认可度和可持续发展。

好粮是种出来的。目前,国产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存在“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现象。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对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要求更高,品种抗逆性弱、管理成本高,产量不及普通小麦,收益优势不明显。更关键的是,缺乏稳定订单保障,农户担忧销路,制约种植结构调整。应加速培育优质高产抗逆新品种;支持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建立“订单农业+保险”保障机制,确保农户获得稳定溢价收益。

好粮要卖好价,关键在于形成优质优价粮食流通体系。要完善市场化收储体系,引导储备企业、加工企业对优质小麦实施分级溢价收购,确保与普通小麦形成合理价差。制定全国统一的强筋、中筋、弱筋小麦分级标准,实施分级定价。推广订单农业,发展“专收专储”,通过长期协议稳定供需,形成产业提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良性循环。

国产优质小麦进口替代成效显著,彰显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未来,需政企研农协同发力,突破瓶颈,推动国产小麦向更高水平发展,为粮食安全提供更坚实的保障。(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慧)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