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林草中药材产业发展成效斐然,各地利用优良的森林生态环境,以森林药材和林下种植中药材为抓手,采取多种措施推动林草中药材的高质量发展。比如,广西创建灵芝、金花茶等地理标志产品,发布多项地方标准;湖南大力发展“湘九味”及食药同源中药材林下种植体系;贵州推动天麻、重楼等道地优势中药材林下仿野生种植。
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林下中药材种植亮点突出。它可仿野生种植,减少人工干预,提升药材品质;能因地制宜,在乔木、灌木、竹林等林下种植不同类型中药材;还可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立体复合种植,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同时,在喜阴和耐阴品种筛选上取得突破,解决了林下中药材种植受林上空间郁闭度限制的难题,为提高产量、提升品质和增加收益提供了保障。
在产业链延伸方面,全国多地从传统林下中药材种植向产地初加工、“林药+产品”深加工发展,呈现系列化、高附加值发展态势,形成了中药饮片、中药提取、中成药、保健食品、化妆品等中药材全品类产品体系。部分地区还探索出“林药+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提升综合效益。
不过,当前我国林下中药材种植也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是环境适配性问题。不同中药材对光照的需求差异显著,只有将药用植物的光需求与林分郁闭度精准匹配,才能保障其良好生长并实现稳定量产。其次是种质与栽培技术方面存在瓶颈。林下种植多选用野生驯化品种,然而种源混杂与退化现象较为严重,且种子种苗标准欠缺,给种植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制约了产业的规范化发展。最后是采收与加工技术存在短板。由于林下地形复杂,传统采收机械难以进入,机械化应用受到极大限制,同时产地初加工配套设施也不够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