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新能源二手车市场成为新蓝海

2025-06-30 11:3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不是新车买不起,而是二手车更有性价比。”对很多年轻人来说,这句话尤其适用于新能源二手车。

近日,商务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活动的通知,活动时间为2025年7月至12月。通知提出,“扩大新能源二手车交易”,此次活动将通过优化交易流程、降低交易成本、完善售后服务等措施,进一步激发新能源二手车市场的活力。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10年全球第一。按照汽车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当保有量达到一定规模后,意味着大量车辆将进入二手市场,车辆品质和流通性都会大幅提升。公安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8.9%。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加上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的带动作用,近年来新能源二手车市场步入发展“快车道”,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已从2022年底的3.6%增长到2024年底的8.4%,到今年4月达到9.1%。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4月,全国新能源二手车共交易42.44万辆,较2024年同期增长32.3%,增幅远超燃油二手车。

同时要看到,相比目前新能源汽车五成以上的市场渗透率,新能源二手车在二手车总交易量中占比仍然较小,不到一成的市场渗透率既代表着这片新蓝海的广阔机遇,也意味着新兴市场在建立健全规则体系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

新能源二手车的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80后、90后,甚至00后,他们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强,对驾驶体验感要求更高,同时消费观念较为理性,更关注综合性价比。不过,与燃油二手车交易相比,新能源二手车交易在信息透明度、售后保障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现实问题制约着新能源二手车市场的发展,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缺乏统一的检测鉴定标准和规范,首任车主终身质保权益后续车主无法享受等。

如何让客户买得放心、买得安心,是关乎新能源二手车市场长远大计的重要议题。这有赖于多方的共同努力,特别是经营主体的积极参与。例如,有的头部二手车平台推出“100天电池回购保障”。针对该保障覆盖的车源,若在正常使用条件下,100天内出现电池衰减超过10%的情况,平台将无条件原价回购。这样的“兜底”服务,无疑有助于增强消费信心。

中办、国办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培育壮大二手车经营主体”。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平台和车企应努力抓住机遇,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与政府、协会等一起,着力打造新能源二手车消费保障生态体系,推动标准体系加快完善。

近年来爆发式增长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持续转化为二手车交易量。拥抱未来,新能源二手车市场的规范化、专业化已是大势所趋。只有进一步解决检测、评估、售卖、质保等各环节中存在的堵点难点,行业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扩内需、促消费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邓浩)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经评论:新能源二手车市场成为新蓝海

2025年06月30日 11:3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不是新车买不起,而是二手车更有性价比。”对很多年轻人来说,这句话尤其适用于新能源二手车。

近日,商务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活动的通知,活动时间为2025年7月至12月。通知提出,“扩大新能源二手车交易”,此次活动将通过优化交易流程、降低交易成本、完善售后服务等措施,进一步激发新能源二手车市场的活力。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10年全球第一。按照汽车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当保有量达到一定规模后,意味着大量车辆将进入二手市场,车辆品质和流通性都会大幅提升。公安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8.9%。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加上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的带动作用,近年来新能源二手车市场步入发展“快车道”,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已从2022年底的3.6%增长到2024年底的8.4%,到今年4月达到9.1%。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4月,全国新能源二手车共交易42.44万辆,较2024年同期增长32.3%,增幅远超燃油二手车。

同时要看到,相比目前新能源汽车五成以上的市场渗透率,新能源二手车在二手车总交易量中占比仍然较小,不到一成的市场渗透率既代表着这片新蓝海的广阔机遇,也意味着新兴市场在建立健全规则体系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

新能源二手车的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80后、90后,甚至00后,他们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强,对驾驶体验感要求更高,同时消费观念较为理性,更关注综合性价比。不过,与燃油二手车交易相比,新能源二手车交易在信息透明度、售后保障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现实问题制约着新能源二手车市场的发展,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缺乏统一的检测鉴定标准和规范,首任车主终身质保权益后续车主无法享受等。

如何让客户买得放心、买得安心,是关乎新能源二手车市场长远大计的重要议题。这有赖于多方的共同努力,特别是经营主体的积极参与。例如,有的头部二手车平台推出“100天电池回购保障”。针对该保障覆盖的车源,若在正常使用条件下,100天内出现电池衰减超过10%的情况,平台将无条件原价回购。这样的“兜底”服务,无疑有助于增强消费信心。

中办、国办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培育壮大二手车经营主体”。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平台和车企应努力抓住机遇,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与政府、协会等一起,着力打造新能源二手车消费保障生态体系,推动标准体系加快完善。

近年来爆发式增长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持续转化为二手车交易量。拥抱未来,新能源二手车市场的规范化、专业化已是大势所趋。只有进一步解决检测、评估、售卖、质保等各环节中存在的堵点难点,行业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扩内需、促消费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邓浩)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