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随着中考、高考落下帷幕,不少学生选择用旅行记录美好青春,或与家人同游、或与好友结伴,国内长线游、研学游、出境游等需求集中爆发。数据显示,6月份以来“毕业旅行”相关搜索量环比提升3倍。
准考证变成了“打折神器”。全国多个景区发布通知,中考生、高考生凭借准考证可享受免门票或打折等优惠。青春的仪式感不止在远方,考后的“装备升级”同样火热。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和手环等数码产品,今年被纳入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政策补贴范围,再叠加线上线下商家面向毕业生的优惠,进一步激发了消费热情。购物、聚餐、观影等消费需求也迎来集中释放,不少商场、超市、餐厅推出高考生专属促销,有的影院还提供毕业班包场观影的优惠服务。越来越多家长愿意在高考后为孩子提供“成长型消费”,比如考驾照、美容等,帮助孩子提升技能、自我增值。
作为暑假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后经济”涵盖多个消费领域,尤其是在服务消费领域展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这些消费行为不仅满足了学生群体的个人需求,也带动了家庭消费的活跃。“考后经济”由此也成为观察我国消费新趋势的重要窗口。以“Z世代”为代表的青年群体正成长为新一代消费主力,如何更好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特别是服务消费需求,既为扩大消费创造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考题。
考题一:如何以扩大发展型服务消费为重点,拉动消费增长?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万美元左右时,消费结构将加快从商品消费主导向服务消费主导转变。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3万美元,服务消费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旅游出行、文娱休闲等消费持续升温,数字消费、健康消费、绿色消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政策支持和数字技术赋能也为服务消费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服务消费已成为我国居民消费主要增量来源。2024年,我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达到46.1%,但与发达国家60%左右的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