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自己成为下一个“标题党”

2025-06-26 06:52 来源:南方日报

一名普通干部落马的消息,竟然惊动了官方媒体和一众自媒体,仅仅是因为取了个“好名字”——《邓超,主动投案!》的标题,不知道让多少人“瞳孔地震”并迅速点进去,又怀着无奈的心情退出来。

然而这一进一出间,账号运营者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借用模糊标题,蹭炒名人热点,故弄玄虚、小题大做,已经成为许多账号骗取点击量的惯常操作。前有“梁朝伟”劝人自首,引发明星跨界执法的猜想;后有“范冰冰”获得科研大奖,低调治学的教授本人却被舆论质疑“蹭流量”;又有“张艺谋老师去世”让张艺谋“躺着也中枪”……

与此前在网络上流行的“震惊体”“夸张体”和各种“话只说一半”的标题不同,这类标题更像是一种“阳谋”:我知道你想看什么,你也知道我会写什么,若各自安好,唯博君一笑;若上纲上线,则顾左右而言他。更令读者窝火的一点是,文章本身并没有大问题,与标题也算得上契合,有些甚至是带有一定严肃性质的话题,若发布者本身“颇有来头”,压力和责任反而来到了读者这边——难道是我大惊小怪,过于好奇?

显然不是这样。当越来越多的读者都对此表示反感时,有必要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靠着玩弄文字游戏,芝麻绿豆大的事被炒得沸沸扬扬,实际上消解了舆论聚焦的价值;另一方面,有些话题并非没有价值,比如上述某地的反腐动态、某项科技成果、某人的讣告,然而小圈子内的事情却被“标题党”娱乐化,抛入更为冗杂的舆论场中评头论足,不仅对当事人缺乏尊重,对相关领域同样是一种僭越和亵渎。

“标题党”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已迭代十余年,为何仍然屡禁不绝?对“无良自媒体”的批评声音一浪接一浪,此类文章为何仍有市场?有评论指出了真相:我们总是一边批评,一边加入。遗憾的是,其中有自媒体的参与,也有官方账号的影子。

平心而论,当一众官方账号痛批“标题党”时,自己的标准也在悄然松动:为了抢热点,事情全貌尚未调查清楚时就在标题上“和稀泥”;为了完成流量考核目标,也在公众号上尝试类似写法;更应警惕的是官方账号运营者盲目且轻率的跟风——一旦有人使用了“标题党”的写法,短时间内便会有多家媒体账号来回转载、互相引用,甚至形成刷屏之势……

流量和点击量,从来都不能与读者的满意度画等号。为了让新闻“俯拾即是”,就要把来自同行的“半成品”统统打包丢给读者吗?为了在热搜榜上多“露脸”,就要牺牲掉对内容质量最基本的判断力吗?这无异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标题党”之所以招人烦,关键在于没有与标题有同等价值的内容信息,若官方账号不能以身作则,则会进一步威胁内容的公信力——这或许是自媒体追求的“高标”,却一直是主流媒体不可退让的底线。

“标题党”屡禁不绝,责任从来不在某个人、某个账号上。潮水来时,模仿他人、一拥而上并不难,然而,守住底线,才是正确之举。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别让自己成为下一个“标题党”

2025年06月26日 06:52   来源:南方日报   默达

一名普通干部落马的消息,竟然惊动了官方媒体和一众自媒体,仅仅是因为取了个“好名字”——《邓超,主动投案!》的标题,不知道让多少人“瞳孔地震”并迅速点进去,又怀着无奈的心情退出来。

然而这一进一出间,账号运营者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借用模糊标题,蹭炒名人热点,故弄玄虚、小题大做,已经成为许多账号骗取点击量的惯常操作。前有“梁朝伟”劝人自首,引发明星跨界执法的猜想;后有“范冰冰”获得科研大奖,低调治学的教授本人却被舆论质疑“蹭流量”;又有“张艺谋老师去世”让张艺谋“躺着也中枪”……

与此前在网络上流行的“震惊体”“夸张体”和各种“话只说一半”的标题不同,这类标题更像是一种“阳谋”:我知道你想看什么,你也知道我会写什么,若各自安好,唯博君一笑;若上纲上线,则顾左右而言他。更令读者窝火的一点是,文章本身并没有大问题,与标题也算得上契合,有些甚至是带有一定严肃性质的话题,若发布者本身“颇有来头”,压力和责任反而来到了读者这边——难道是我大惊小怪,过于好奇?

显然不是这样。当越来越多的读者都对此表示反感时,有必要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靠着玩弄文字游戏,芝麻绿豆大的事被炒得沸沸扬扬,实际上消解了舆论聚焦的价值;另一方面,有些话题并非没有价值,比如上述某地的反腐动态、某项科技成果、某人的讣告,然而小圈子内的事情却被“标题党”娱乐化,抛入更为冗杂的舆论场中评头论足,不仅对当事人缺乏尊重,对相关领域同样是一种僭越和亵渎。

“标题党”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已迭代十余年,为何仍然屡禁不绝?对“无良自媒体”的批评声音一浪接一浪,此类文章为何仍有市场?有评论指出了真相:我们总是一边批评,一边加入。遗憾的是,其中有自媒体的参与,也有官方账号的影子。

平心而论,当一众官方账号痛批“标题党”时,自己的标准也在悄然松动:为了抢热点,事情全貌尚未调查清楚时就在标题上“和稀泥”;为了完成流量考核目标,也在公众号上尝试类似写法;更应警惕的是官方账号运营者盲目且轻率的跟风——一旦有人使用了“标题党”的写法,短时间内便会有多家媒体账号来回转载、互相引用,甚至形成刷屏之势……

流量和点击量,从来都不能与读者的满意度画等号。为了让新闻“俯拾即是”,就要把来自同行的“半成品”统统打包丢给读者吗?为了在热搜榜上多“露脸”,就要牺牲掉对内容质量最基本的判断力吗?这无异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标题党”之所以招人烦,关键在于没有与标题有同等价值的内容信息,若官方账号不能以身作则,则会进一步威胁内容的公信力——这或许是自媒体追求的“高标”,却一直是主流媒体不可退让的底线。

“标题党”屡禁不绝,责任从来不在某个人、某个账号上。潮水来时,模仿他人、一拥而上并不难,然而,守住底线,才是正确之举。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