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新物件,为老年人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2025-06-19 08:21 来源:人民日报

很多网友被一段“160多岁的误自拍”甜到了:一对老人头挨着头,一起盯着镜头,脸上露出疑惑的表情,还伸出手来尝试调整。老人们疑似点选了个人美颜滤镜,滤镜识别到老太太,她的脸颊皮肤显得白皙光滑,老大爷则“原图直出”……两位老人的孙女说,她的奶奶80岁,爷爷83岁,怕他俩无聊,自己拿平板电脑给他们看视频,有一天偶然发现了这段误操作的自拍。

如果不是这两位八旬老人的生活中有了平板电脑这个“新物件”,我们也不会看到这段可爱的视频。对老年人来说,新物件是提升生活品质的好帮手,是连接世界的新通道。年轻人可以特意为家中老年人引入一些新物件,让银发生活更便利、更丰富、更温暖。

新物件可以为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便利,在健康管理方面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有了智能手机,移动支付可以免去找零的麻烦,网上挂号可以免去排队的奔波;用上智能感应夜灯,起夜更安全。电子血压计、智能药盒让健康管理更高效。这些新物件为老人的日常生活带来轻松、自主、安全感。

新物件可以开阔老年人的视野,让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更丰富。依托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老年人可以使用新闻或社交类APP、摄影修图软件、K歌软件等,满足求知、社交、娱乐需求,给晚年生活带来更多可能性。

有了新物件,怎么使用?很多时候需要年轻人耐心引导。这个过程可以为年轻人和老年人创造相处时光和共同话题,强化代际连接。其实,思考引入什么样的新物件、如何引入新物件时,年轻人便在用心体察老年人的感受和需求。和老年人分享新物件,可以让老年人感受到重视和关爱,为家庭成员创造新的、宝贵的亲情回忆。

年轻人可以主动伸出手,让新物件为老年人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带来生活方式的升级。当爷爷不想做饭时能熟练地打开外卖软件,当奶奶外出遛弯儿时习惯戴上健康监测手表,远离家乡在外打拼的我们也会更安心、更舒心。当看到爷爷奶奶在平板电脑中留下的可爱自拍,我们也会露出由衷的微笑,反复品味那好奇的眼神。

给生命以可能,岁月必还你以本真。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引入新物件,为老年人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2025年06月19日 08:21   来源:人民日报   程晨

很多网友被一段“160多岁的误自拍”甜到了:一对老人头挨着头,一起盯着镜头,脸上露出疑惑的表情,还伸出手来尝试调整。老人们疑似点选了个人美颜滤镜,滤镜识别到老太太,她的脸颊皮肤显得白皙光滑,老大爷则“原图直出”……两位老人的孙女说,她的奶奶80岁,爷爷83岁,怕他俩无聊,自己拿平板电脑给他们看视频,有一天偶然发现了这段误操作的自拍。

如果不是这两位八旬老人的生活中有了平板电脑这个“新物件”,我们也不会看到这段可爱的视频。对老年人来说,新物件是提升生活品质的好帮手,是连接世界的新通道。年轻人可以特意为家中老年人引入一些新物件,让银发生活更便利、更丰富、更温暖。

新物件可以为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便利,在健康管理方面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有了智能手机,移动支付可以免去找零的麻烦,网上挂号可以免去排队的奔波;用上智能感应夜灯,起夜更安全。电子血压计、智能药盒让健康管理更高效。这些新物件为老人的日常生活带来轻松、自主、安全感。

新物件可以开阔老年人的视野,让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更丰富。依托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老年人可以使用新闻或社交类APP、摄影修图软件、K歌软件等,满足求知、社交、娱乐需求,给晚年生活带来更多可能性。

有了新物件,怎么使用?很多时候需要年轻人耐心引导。这个过程可以为年轻人和老年人创造相处时光和共同话题,强化代际连接。其实,思考引入什么样的新物件、如何引入新物件时,年轻人便在用心体察老年人的感受和需求。和老年人分享新物件,可以让老年人感受到重视和关爱,为家庭成员创造新的、宝贵的亲情回忆。

年轻人可以主动伸出手,让新物件为老年人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带来生活方式的升级。当爷爷不想做饭时能熟练地打开外卖软件,当奶奶外出遛弯儿时习惯戴上健康监测手表,远离家乡在外打拼的我们也会更安心、更舒心。当看到爷爷奶奶在平板电脑中留下的可爱自拍,我们也会露出由衷的微笑,反复品味那好奇的眼神。

给生命以可能,岁月必还你以本真。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