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期在广东多个荔枝主产地调研了解到,“果子还没有运费贵,荔枝鲜果和快递运费倒挂”成为普遍现象,个别快递企业寄递费用过高、强制加收“保鲜费”、不同客户折扣差距大等问题,引发许多果农特别是中小农户的忧虑与不满。受访农户和基层干部呼吁快递企业投入更多资源,加大优惠力度,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将“惠农”真正落到实处,避免荔枝产销出现“丰年反伤农”的局面。(6月17日 《经济参考报》)
今年是荔枝丰产“大年”,眼下正值荔枝集中上市季节,主产区广东预计产量将超过200万吨,比往年平均产量增收约50%。然而,“果子还没运费贵”的怪现象,却成了广大果农的伤心事。果贱伤农何以破解?农业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有必要采取措施,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避免“丰年反伤农”的尴尬局面,让果农不至于“流汗又流泪”。
荔枝具有“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的特性,对运输要求极高。近年来,随着各类互联网平台的不断发展,荔枝产业对电商销售和快递运输的依赖越来越大。今年,果农们却面临着一个意想不到的困境:高昂的物流成本让丰收的喜悦大打折扣。因为丰年荔枝产量大,销售价格普遍偏低,相较之下,运费高企的现象突出,不少果农还遭遇“运费比荔枝贵”的倒挂困境,给鲜果销售带来一定影响。
如今快递占据了荔枝物流的主导地位,但不少快递公司以“保鲜费”“基础运费”等名目层层加码,变相提高运费,而大客户与散户的折扣差异,更是让中小果农雪上加霜。一边是果农为降低成本求助“搭车”屡屡被拒,一边是消费者为“天价运费”而望荔兴叹,物流环节出现的“肠梗阻”,正在撕裂荔枝产业链的供需两端。果农要么接受高价运费,亏本大甩卖;要么“躺平”让果子烂在地里。当物流成本较高倒逼果农降价竞争,“果子还没运费贵”的怪现象,让果农“流汗又流泪”。如此果贱伤农的恶性循环,不仅会挫伤果农的积极性,最终还将损害整个荔枝产业链的利益,形成“多输”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