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超为何热衷发展自有品牌

2025-06-17 07:21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如今,国内多家商超企业布局自有品牌,在头部商超的带动下,自有品牌数量、销售占比等都在提升。《中国自有品牌发展研究报告(2024—2025)》显示,2022年至2024年,平均每家零售商每年新开发的自有品牌产品数从83个增长到111个,再到142个,年均更新率达80%。

自有品牌是商超通过自主设计、研发、生产或委托第三方生产,并由自身渠道销售的品牌。在开发自有品牌产品时,不同商超的方式各异。有的以“买手制”制造了具有差异化的爆品;有的发挥供应链优势,联合厂家开发自有品牌商品;有的在鲜食或者预制菜领域积极创新。

为什么商超越来越爱打造自有品牌?

一方面,打造独特记忆点,提供差异化服务。体验消费兴起,消费者购买的并不仅仅是商品本身,更是那份“独特与稀缺”的体验。自有品牌为商超提供了实现差异化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发具有独特设计、品质和功能的商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培养消费者“非你不可”的习惯,以差异化竞争形成新的盈利增长点。

另一方面,打造成本优势,提升价格竞争力。自有品牌从工厂到货架的模式,绕过经销商、批发商等中间环节,不仅降低采购成本和渠道成本,还让商超有更大定价主动权。自有品牌商品通常在自家渠道销售,无需缴纳进场费等,进一步节约了成本。

商超发展自有品牌也面临不少挑战。比如,一些商超在发展自有品牌时,缺乏清晰的品牌战略定位,盲目跟风市场热门商品,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未建立数据化需求预测体系,对消费趋势和市场变化观察不够,自有品牌新品上市效果不及预期等。自有品牌间的竞争,不仅依赖高性价比,更是产品质量、购买体验等方面的比拼,产品“上新”与开发“上心”同时发力,才能持续赢得好口碑。

数字化驱动精准创新,尊重市场才能赢得市场。消费趋势不断变化,谁更了解消费者、谁的产品更能戳动消费者情绪,才能引起关注。商超企业可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以数据反哺研发,找准热点、深挖卖点,实现“需求—生产—销售”的全周期提速,提供符合消费者预期的自有品牌产品,并提升复购率,将消费者发展成忠实“粉丝”。

质量是核心竞争力,品质过硬才能产品常青。如果说体验是“加分项”,品质和创新则是“必选题”,市场竞争说到底要靠产品质量。商超在追求爆品、爆款的同时,更要注重品质,筑牢产品质量底线。比如,原材料靠不靠得住、制造流程管理严不严格、售后服务到不到位,都是一件商品能否占据市场的重要因素。“质胜”方能“致远”,好商品才能做成好生意。

自有品牌建设是一场马拉松。从简单的模仿,到逐步建立研发体系,再到形成独特的产品体系,商超需要有与时间做朋友的耐心、一点一滴积累的耐力,稳扎稳打赢市场。(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琳)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商超为何热衷发展自有品牌

2025年06月17日 07:21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如今,国内多家商超企业布局自有品牌,在头部商超的带动下,自有品牌数量、销售占比等都在提升。《中国自有品牌发展研究报告(2024—2025)》显示,2022年至2024年,平均每家零售商每年新开发的自有品牌产品数从83个增长到111个,再到142个,年均更新率达80%。

自有品牌是商超通过自主设计、研发、生产或委托第三方生产,并由自身渠道销售的品牌。在开发自有品牌产品时,不同商超的方式各异。有的以“买手制”制造了具有差异化的爆品;有的发挥供应链优势,联合厂家开发自有品牌商品;有的在鲜食或者预制菜领域积极创新。

为什么商超越来越爱打造自有品牌?

一方面,打造独特记忆点,提供差异化服务。体验消费兴起,消费者购买的并不仅仅是商品本身,更是那份“独特与稀缺”的体验。自有品牌为商超提供了实现差异化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发具有独特设计、品质和功能的商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培养消费者“非你不可”的习惯,以差异化竞争形成新的盈利增长点。

另一方面,打造成本优势,提升价格竞争力。自有品牌从工厂到货架的模式,绕过经销商、批发商等中间环节,不仅降低采购成本和渠道成本,还让商超有更大定价主动权。自有品牌商品通常在自家渠道销售,无需缴纳进场费等,进一步节约了成本。

商超发展自有品牌也面临不少挑战。比如,一些商超在发展自有品牌时,缺乏清晰的品牌战略定位,盲目跟风市场热门商品,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未建立数据化需求预测体系,对消费趋势和市场变化观察不够,自有品牌新品上市效果不及预期等。自有品牌间的竞争,不仅依赖高性价比,更是产品质量、购买体验等方面的比拼,产品“上新”与开发“上心”同时发力,才能持续赢得好口碑。

数字化驱动精准创新,尊重市场才能赢得市场。消费趋势不断变化,谁更了解消费者、谁的产品更能戳动消费者情绪,才能引起关注。商超企业可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以数据反哺研发,找准热点、深挖卖点,实现“需求—生产—销售”的全周期提速,提供符合消费者预期的自有品牌产品,并提升复购率,将消费者发展成忠实“粉丝”。

质量是核心竞争力,品质过硬才能产品常青。如果说体验是“加分项”,品质和创新则是“必选题”,市场竞争说到底要靠产品质量。商超在追求爆品、爆款的同时,更要注重品质,筑牢产品质量底线。比如,原材料靠不靠得住、制造流程管理严不严格、售后服务到不到位,都是一件商品能否占据市场的重要因素。“质胜”方能“致远”,好商品才能做成好生意。

自有品牌建设是一场马拉松。从简单的模仿,到逐步建立研发体系,再到形成独特的产品体系,商超需要有与时间做朋友的耐心、一点一滴积累的耐力,稳扎稳打赢市场。(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琳)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