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千万个白血病人中一个普通的少年,却是这少年经历的最不普通的一场大病。6月13日,博主“琳的精神世界”发布了一段让许多人泪目的视频。视频中,该博主在成都偶遇一群义卖的中学生,经过交谈得知是他们在为一名叫夏嘉忆得了白血病的同学义卖。6月14日晚,@红星新闻记者联系上夏嘉忆的姐姐,她向记者讲述了这段视频背后的故事。(6月15日红星新闻)
这场义卖远非简单的募捐行为,它是一堂由少年们亲手搭建的生命课。当疾病将夏嘉忆隔离于教室之外,同学们却让“责任”与“共情”成为更深刻的课程。他们走出象牙塔,直面街头冷暖,在一次次被拒绝中锤炼坚持,在每笔微小善款中见证人心温度。北师大教育学者指出:“青少年公益实践是社会化教育的黄金路径,其价值远超出物质结果本身。”少年们手中的义卖品,实则是成长路上的通行证——他们在行动中理解苦难的重量,在给予中确认自我的力量,在协作中感知社会的经纬。这场以同学之名展开的救援,已然成为少年心灵最珍贵的成人礼。
少年们纯粹而炽热的行动,更在成人世界激起久违的涟漪。当“琳的精神世界”用镜头记录下这一幕,无数网友为之动容,善款如溪流汇入江海。这印证了社交媒体时代独特的“情感传导链”——少年赤诚之心如同火种,点燃了千万人心中沉睡的善意。无需宏大叙事,没有悲情渲染,孩子们低头整理义卖品的画面本身,便是最有力的动员令。这让我们看到:真正的道德感召力,从来不在声嘶力竭的口号里,而在少年们为同伴拭汗时低垂的眼睫中,在他们向路人解释病情时微颤的声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