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脑开发”真能让孩子成“神童”吗?

2025-06-14 08: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您的孩子可以比爱因斯坦还聪明”“全脑教育是最先进的教育理念”“训练之后,让孩子实现过目不忘、倒背如流”……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市场上这种主打“全脑开发”概念的教育机构不在少数。它们往往宣称自己的课程基于“左右脑分工”理论设置,甚至声称可以培养孩子“触知”“透视”等“超能力”。

“全脑开发”骗术并非新鲜事了。打开搜索引擎,可以发现多年前就有类似的骗局。要知道,人为缔造“神童”“超人”就是伪科学,毫无科学依据。所谓的“过目不忘、倒背如流”,更是某些机构的营销话术。

但就是这些逻辑漏洞百出甚至“一眼假”的“全脑开发”培训课程,为什么还有家长相信?事实上,很多家长普遍存在一种“赢在起跑线”的心理,认为“让孩子更早起跑,就能先声夺人”。在这样急功近利的心理驱使下,他们很可能落入骗子的圈套。不法机构之所以能屡骗屡中,还在于不断利用新的概念制造噱头、翻新骗术,推销其教育产品和培训项目,贩卖教育焦虑。此外,缺乏行业标准和监管机制,也是这类“全脑开发”培训机构能够迅速牟取暴利的原因之一。

整治“全脑开发”乱象,仍需多方合力。有关部门在对不法教育机构做出严厉处罚的同时,应尽快建立起教育培训广告负面清单,将虚假宣传、过度营销等纳入重点监管范围。全社会也应该加大科学教育观念的宣传,普及科学的育儿知识。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家长的态度。须知,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既不能相信所谓的“神童”培养模式,也不能拔苗助长。尤其是在幼儿阶段,过早地给孩子施加机械训练、抽象认知和死记硬背的学业负担,反而可能削弱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育与成长之路没有捷径可走,如果有,那很可能是上当受骗了。(中国经济网 臧梦雅)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全脑开发”真能让孩子成“神童”吗?

2025年06月14日 08: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您的孩子可以比爱因斯坦还聪明”“全脑教育是最先进的教育理念”“训练之后,让孩子实现过目不忘、倒背如流”……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市场上这种主打“全脑开发”概念的教育机构不在少数。它们往往宣称自己的课程基于“左右脑分工”理论设置,甚至声称可以培养孩子“触知”“透视”等“超能力”。

“全脑开发”骗术并非新鲜事了。打开搜索引擎,可以发现多年前就有类似的骗局。要知道,人为缔造“神童”“超人”就是伪科学,毫无科学依据。所谓的“过目不忘、倒背如流”,更是某些机构的营销话术。

但就是这些逻辑漏洞百出甚至“一眼假”的“全脑开发”培训课程,为什么还有家长相信?事实上,很多家长普遍存在一种“赢在起跑线”的心理,认为“让孩子更早起跑,就能先声夺人”。在这样急功近利的心理驱使下,他们很可能落入骗子的圈套。不法机构之所以能屡骗屡中,还在于不断利用新的概念制造噱头、翻新骗术,推销其教育产品和培训项目,贩卖教育焦虑。此外,缺乏行业标准和监管机制,也是这类“全脑开发”培训机构能够迅速牟取暴利的原因之一。

整治“全脑开发”乱象,仍需多方合力。有关部门在对不法教育机构做出严厉处罚的同时,应尽快建立起教育培训广告负面清单,将虚假宣传、过度营销等纳入重点监管范围。全社会也应该加大科学教育观念的宣传,普及科学的育儿知识。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家长的态度。须知,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既不能相信所谓的“神童”培养模式,也不能拔苗助长。尤其是在幼儿阶段,过早地给孩子施加机械训练、抽象认知和死记硬背的学业负担,反而可能削弱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育与成长之路没有捷径可走,如果有,那很可能是上当受骗了。(中国经济网 臧梦雅)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