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用电梯需付费5元”,不管什么原因都是一种病

2025-06-12 06:31 来源:红网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广州市天河区吉山社区医院就医使用电梯需付费,引发关注。医院所在楼层的索引图上标明:“本电梯供公寓住户及商户免费使用,就医人员使用需付费,单次5元,大堂扫码支付,感谢配合。”6月9日,社区医院告诉记者,就医人员使用电梯付费要求由医院所在的顺谊公寓制定的,资金并不归医院。(6月11日 澎湃新闻)

在人们的认知里,医院本应是救死扶伤、充满人文关怀的场所,是患者寻求健康与希望的港湾。可该医院曝出的“看病用电梯需付费5元”事件,却让人大跌眼镜,这一现象暴露出诸多问题,无疑是一种必须正视的“病”。

从基本民生权益角度看,去医院看病的人群形形色色,其中不乏行动不便的老人、孕妇、残疾人,或是推着婴儿车的家长。对于他们而言,电梯不是可有可无的设施,而是保障顺利就医的刚需。如今,这5元的电梯费却成为横亘在他们与医疗服务之间的一道门槛。试想,一位坐着轮椅的患者,满心焦急地前往医院看病,却在电梯口被拦住要求支付5元费用,会感受到深深的冷漠和无助。

从医院和公寓管理方的责任划分层面来说,医院租用公寓楼层开展医疗服务,虽电梯产权或许属于公寓管理方,但医院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主体,有责任为患者营造便利、舒适的就医环境。公寓管理方为避免过多病人使用电梯影响正常租户体验而收费,看似有其自身利益考量,实则是简单粗暴地将问题甩给患者。医院与公寓在签订租赁合同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对公共设施的使用进行明确规范,而不是让患者为双方的协调失位“买单”。医院未能积极维护患者权益,而公寓管理方则没有展现出应有的社会责任。

从公共服务的本质属性来讲,吉山社区医院作为天河区推进“15分钟优质生活圈”的核心民生工程之一,承载着提升基层医疗服务可及性和便利性的重任。然而,这5元电梯费却让民生工程的善意大打折扣,使得患者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急剧下降。这不仅影响了患者对该社区医院的信任,也对整个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形象造成了损害,让人们对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和公益性产生质疑。

值得庆幸的是事件曝光后引发舆论关注,医院杨姓负责人表示,上述收费告示是公寓方最近单方面贴出来的,“其实也没有真正收费”。6月10日晚,医院和公寓方已达成了一致,医院每月给公寓方2000元作为电梯的使用费,以后就医人员使用该电梯,不用付电梯费。但更重要的是,相关部门应以此为契机,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场地租赁的相关规范和监管机制,确保类似损害患者利益的事件不再发生。

“看病用电梯需付费5元”这一现象,不能简单地被看作是一场费用争议,它是对医疗服务初心的背离,是对民生权益的漠视。只有各方都能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积极履行责任,回归医疗服务和公共服务的本质,才能真正治愈这一“病症”,让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感受到应有的关怀与尊重。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看病用电梯需付费5元”,不管什么原因都是一种病

2025年06月12日 06:31   来源:红网   郭元鹏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广州市天河区吉山社区医院就医使用电梯需付费,引发关注。医院所在楼层的索引图上标明:“本电梯供公寓住户及商户免费使用,就医人员使用需付费,单次5元,大堂扫码支付,感谢配合。”6月9日,社区医院告诉记者,就医人员使用电梯付费要求由医院所在的顺谊公寓制定的,资金并不归医院。(6月11日 澎湃新闻)

在人们的认知里,医院本应是救死扶伤、充满人文关怀的场所,是患者寻求健康与希望的港湾。可该医院曝出的“看病用电梯需付费5元”事件,却让人大跌眼镜,这一现象暴露出诸多问题,无疑是一种必须正视的“病”。

从基本民生权益角度看,去医院看病的人群形形色色,其中不乏行动不便的老人、孕妇、残疾人,或是推着婴儿车的家长。对于他们而言,电梯不是可有可无的设施,而是保障顺利就医的刚需。如今,这5元的电梯费却成为横亘在他们与医疗服务之间的一道门槛。试想,一位坐着轮椅的患者,满心焦急地前往医院看病,却在电梯口被拦住要求支付5元费用,会感受到深深的冷漠和无助。

从医院和公寓管理方的责任划分层面来说,医院租用公寓楼层开展医疗服务,虽电梯产权或许属于公寓管理方,但医院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主体,有责任为患者营造便利、舒适的就医环境。公寓管理方为避免过多病人使用电梯影响正常租户体验而收费,看似有其自身利益考量,实则是简单粗暴地将问题甩给患者。医院与公寓在签订租赁合同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对公共设施的使用进行明确规范,而不是让患者为双方的协调失位“买单”。医院未能积极维护患者权益,而公寓管理方则没有展现出应有的社会责任。

从公共服务的本质属性来讲,吉山社区医院作为天河区推进“15分钟优质生活圈”的核心民生工程之一,承载着提升基层医疗服务可及性和便利性的重任。然而,这5元电梯费却让民生工程的善意大打折扣,使得患者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急剧下降。这不仅影响了患者对该社区医院的信任,也对整个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形象造成了损害,让人们对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和公益性产生质疑。

值得庆幸的是事件曝光后引发舆论关注,医院杨姓负责人表示,上述收费告示是公寓方最近单方面贴出来的,“其实也没有真正收费”。6月10日晚,医院和公寓方已达成了一致,医院每月给公寓方2000元作为电梯的使用费,以后就医人员使用该电梯,不用付电梯费。但更重要的是,相关部门应以此为契机,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场地租赁的相关规范和监管机制,确保类似损害患者利益的事件不再发生。

“看病用电梯需付费5元”这一现象,不能简单地被看作是一场费用争议,它是对医疗服务初心的背离,是对民生权益的漠视。只有各方都能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积极履行责任,回归医疗服务和公共服务的本质,才能真正治愈这一“病症”,让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感受到应有的关怀与尊重。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