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持续挖掘情绪价值,拓展情绪消费新场景,促进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就能为新业态、新模式、新就业的不断涌现提供新空间。
近日,2025年全国“服务消费季”暨“苏新服务·惠享生活”活动启动仪式在江苏南京举行。活动旨在通过“政策+活动”双轮驱动,培育服务消费热点,进一步推动供需互促、良性循环。
服务消费,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民生。国际经验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后,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将超过50%,消费结构将加快从商品消费为主转向商品和服务消费并重。当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3万美元,服务消费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
激发服务消费的潜力,做大情绪消费是个重要抓手。近年来,“禁止蕉绿”等文创产品的现象级走红,心理疗愈类App的爆发式增长。沉浸式体验馆的持续火爆,数字陪伴产品的热销浪潮……情绪消费正成为消费市场的新增长极。行为经济学研究指出,消费决策并非完全理性,消费者会为情感满足单独设立“心理账户”,并愿意为此支付额外溢价。
情绪消费的崛起,不仅是一种市场现象,更折射出消费逻辑的深层转变——从物质积累到精神满足,从功能消费到意义消费,从拥有物品到体验生活。这种转变在商业实践中呈现出三维突破:在价值维度,消费从功能价值转向情绪价值;在时间维度,从即时满足转向持续共鸣;在空间维度,从物理场所转向精神场域。
情绪价值并非虚无缥缈,而是可以通过具体的商业设计和文化营造有效触达消费者内心,进而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商业价值。以冰箱贴为例,消费者在种类繁多的冰箱贴中选择与自己个性相符的款式,借此传达“我是谁”“我喜欢什么”等信息来营造“人设”。截至目前,中国国家博物馆两款凤冠冰箱贴累计售出逾百万件,带动凤冠IP全系列产品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更形成了覆盖设计、生产、营销等环节的文创产业链,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