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央行上周再度下调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试图通过宽松货币政策稳定市场预期,同时为政策调整预留空间。此举有助于应对欧元区当前经济疲软局面,但欧洲经济仍面临结构性挑战,后续走势将取决于内外因素的复杂博弈。
6月5日,欧洲央行召开货币政策例会,决定将欧元区存款机制利率、主要再融资利率和边际借贷利率分别下调25个基点,降至2.00%、2.15%、2.40%。欧洲央行称,欧元区通货膨胀率当前已处于中期目标2%附近。
此次降息发生在欧元区经济增长动能持续减弱之际,尽管2025年一季度GDP增速略超预期,但全年增长预期仍被下调至0.9%,德国等核心经济体甚至可能连续3年陷入停滞。有分析指出,欧元区经济疲软既源于内部需求不足,也受制于外部贸易环境的恶化。美国近期将钢铝制品关税从25%上调至50%,欧盟虽计划反制,但贸易摩擦的升级显著抑制企业投资和出口信心。不过,欧元走强和能源价格下跌进一步压低了通胀水平,5月欧元区通胀率降至1.9%,8个月来首次低于2%的目标水平,这给欧洲央行降息打开了空间,为经济增长注入流动性支持。
短期来看,欧洲央行降息有助于通过降低融资成本提振消费和投资,尤其是配合欧元区主要国家推进的财政刺激计划,如德国提出的460亿欧元的企业税减免方案,进而在贸易冲突中稳住经济基本面。
长期而言,此次降息反映出欧洲央行货币政策从“控通胀”向“稳增长”的阶段性转变。不过,欧洲央行并未明确后续政策路径,而是强调“数据依赖”的灵活性。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表示,当前货币政策周期进入新阶段,但未来利率走势将取决于经济数据表现。欧洲央行将灵活应对形势变化,继续坚定实现其价格稳定目标,不会预先设定政策路径。有分析认为,欧洲央行这种审慎态度旨在为应对潜在冲击保留政策空间,避免过早耗尽工具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