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卷气”与“烟火气”双向奔赴

2025-06-06 07:34 来源:工人日报

“外卖诗人”王计兵有了新职务。日前,江苏省徐州市委宣传部发布一则任前公示,王计兵拟任徐州市全民阅读促进会副会长,此事引发广泛关注。据了解,徐州市全民阅读促进会主要开展读书研讨活动,也包括编印相关刊物、组织创作比赛等。

2022年,王计兵以一首不足百字的小诗《赶时间的人》走红,一句“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写尽外卖员的奔波不易,也唤起无数劳动者的共情。

成为“外卖诗人”之前,王计兵曾辗转多地打工谋生:在新疆抬木头,在沂蒙山开翻斗车,在沈阳工地搬砖……虽然幼时家贫、漂泊半生,但这种艰辛没有磨灭他对阅读和创作的热爱,反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开始送外卖后,他在等餐间隙、归家途中见缝插针地书写,那些沾着泥土、带着露珠的诗行,对局促的生活报之以歌,将小人物的生命价值从容表达。

既是外卖员,又是创作者,“双重身份”的王计兵无疑是推广阅读的合适人选。他的经历启发我们,阅读与写作离普通人的生活并不遥远,而是深深扎根于生活的土壤。王计兵曾感慨,送外卖“拆掉了所有围墙,让我直接触摸人间体温”。他的作品之所以动人,正是因为糅进了人生之路的酸甜苦辣,于生活的褶皱处捕捉光芒。如他所说,“先过好生活,再让爱好围绕生活”。

作为外卖员,王计兵有着连接普通劳动者的亲和力。书香社会的建设,需要“接地气”的代言人,需要“烟火气”与“书卷气”的双向奔赴。

与本次就任的其他副会长相比,王计兵初中便辍学,也缺乏文化行业的从业经历,跻身其中似乎有些突兀。但徐州的做法打破身份藩篱,对劳动者的价值和贡献给予肯定,对草根文学和素人写作给予关注——这也鼓励着万千劳动者,无论身处何处、从事何种职业,每个人都可以追求丰盈的精神生活。

对于“阅读推广者”的新身份,王计兵说,“当那么多的光环照耀给我,我总要反射出来。”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这位“外卖诗人”在新舞台上发光发热,带动更多普通劳动者爱上文学,于书海中获得精神滋养,生出面对生活的更强韧性和更大勇气;也期待各行各业涌现出更多“王计兵”,不管是在工作之余写诗、唱歌还是有其他的爱好,都活出闪闪发光的人生。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让“书卷气”与“烟火气”双向奔赴

2025年06月06日 07:34   来源:工人日报   陈曦

“外卖诗人”王计兵有了新职务。日前,江苏省徐州市委宣传部发布一则任前公示,王计兵拟任徐州市全民阅读促进会副会长,此事引发广泛关注。据了解,徐州市全民阅读促进会主要开展读书研讨活动,也包括编印相关刊物、组织创作比赛等。

2022年,王计兵以一首不足百字的小诗《赶时间的人》走红,一句“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写尽外卖员的奔波不易,也唤起无数劳动者的共情。

成为“外卖诗人”之前,王计兵曾辗转多地打工谋生:在新疆抬木头,在沂蒙山开翻斗车,在沈阳工地搬砖……虽然幼时家贫、漂泊半生,但这种艰辛没有磨灭他对阅读和创作的热爱,反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开始送外卖后,他在等餐间隙、归家途中见缝插针地书写,那些沾着泥土、带着露珠的诗行,对局促的生活报之以歌,将小人物的生命价值从容表达。

既是外卖员,又是创作者,“双重身份”的王计兵无疑是推广阅读的合适人选。他的经历启发我们,阅读与写作离普通人的生活并不遥远,而是深深扎根于生活的土壤。王计兵曾感慨,送外卖“拆掉了所有围墙,让我直接触摸人间体温”。他的作品之所以动人,正是因为糅进了人生之路的酸甜苦辣,于生活的褶皱处捕捉光芒。如他所说,“先过好生活,再让爱好围绕生活”。

作为外卖员,王计兵有着连接普通劳动者的亲和力。书香社会的建设,需要“接地气”的代言人,需要“烟火气”与“书卷气”的双向奔赴。

与本次就任的其他副会长相比,王计兵初中便辍学,也缺乏文化行业的从业经历,跻身其中似乎有些突兀。但徐州的做法打破身份藩篱,对劳动者的价值和贡献给予肯定,对草根文学和素人写作给予关注——这也鼓励着万千劳动者,无论身处何处、从事何种职业,每个人都可以追求丰盈的精神生活。

对于“阅读推广者”的新身份,王计兵说,“当那么多的光环照耀给我,我总要反射出来。”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这位“外卖诗人”在新舞台上发光发热,带动更多普通劳动者爱上文学,于书海中获得精神滋养,生出面对生活的更强韧性和更大勇气;也期待各行各业涌现出更多“王计兵”,不管是在工作之余写诗、唱歌还是有其他的爱好,都活出闪闪发光的人生。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