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4日公示了2025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评选结果,北京、广州等20个城市入选。未来几年,中央财政计划补助超过200亿元,支持这20个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探索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机制,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的短板弱项。
城市更新,是城市的新陈代谢、吐故纳新,一头连着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一头连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4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0%,从国际经验和城市发展规律来看,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存量提升为主的新阶段。在扩大内需的宏观背景下,城市更新被赋予更高定位,不仅是改善城市环境的民生工程,更成为拉动投资、释放消费潜力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围绕推进和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从中央到地方动作频频、政策迭出。
要答好这道必答题,一个绕不开的问题是“钱从哪里来”。城市更新往往项目周期长、工程体量大、改造成本高,需要大量资金资源要素的投入。正因如此,大规模的财政资金“输血”,对于推动城市更新,就如同一场及时雨。自2024年起,中央财政创新方式方法,对首批15个城市给予城市更新定额补助,相关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此基础上,今年继续扩围加码,城市更新财政补助再纳入北京、广州等20城,可见决心之坚、力度之强。
综合来看,此次入选的城市多具备扎实的更新基础、成熟的标杆项目及良好的市场反馈,更有望通过资金与政策的双重加持,打造“安全韧性、功能完善、内需活跃”的更新样板。作为全国率先实施“三旧”改造的超大城市,也是中心城区城中村最多的一线城市,广州实施城市更新潜力大、空间广、活力足。接下来,务必用好资金“活水”、发挥更大效能,向存量要增量、向空间要效益,推动城市更新乘势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