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护送”女孩,追逐的是流量

2025-06-05 06:53 来源:北京晚报

据报道,短视频平台上,部分男性博主间流行起“深夜护送100个陌生女孩回家”挑战。说是“护送”,画面却充斥追逐吓唬、猥琐取笑等内容,更有甚者公然声称“捉100个老婆回家”。6月2日,平台回应称,相关视频虽大多注明剧情演绎,但存在将不当行为低俗娱乐化博眼球的问题,已全面回扫此类主题视频,并限制流量不予推荐。对多次发布此类内容的账号“赵星冉”予以禁言处置。

深夜追着女性跑,即便是演绎剧情,体现的也是对他人正常生活的干扰。被追女性越是紧张,“护送”博主笑得越夸张,是以他人恐惧为乐的病态心理。将骚扰行为娱乐化,消费的是女性出行的安全感。给尾随女性披上善意“护送”的外衣,恰恰损害了良善的社会风俗。在这些视频博主的眼里,哪有什么保护女性安全的担当意识,只有对流量密码的无底线觊觎。

辣眼睛的追逐表情,“捉老婆”的所谓幽默,无形中传递可以效仿的错误信号,从而形成不良示范效应。置女性于惊恐中的挑战游戏,挑衅平台监管的威力,即使标着“剧情演绎”的字样,照样应该受到严肃处置。涉事平台禁言账号“赵星冉”,体现了对低俗短视频零容忍的态度,但对其他“护送女孩回家”视频仅做限流、不推荐处理,惩治力度是否有不痛不痒之嫌?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明令禁止发布宣扬低俗、庸俗、媚俗等对网络生态造成不良影响的内容。网信部门近期组织的“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也聚焦违背公序良俗、违规引流营销等突出问题。平台不仅要提升画面与主题的识别精度,在推荐机制中前置价值观筛选,还要及时下架不良导向视频,对涉事账号一并追责。

“护送”不是骚扰的遮羞布,“剧情演绎”不是行为过界的免责书;流量博主别成伪善高手,短视频平台更不能沦为生产低俗画面的温床。真正的街头善意,是尊重每一名行人的权益,是不让任何一名女性为深夜出行感到不安。假模假式“护送”陌生女孩回家,不是善意而是不怀好意。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深夜“护送”女孩,追逐的是流量

2025年06月05日 06:53   来源:北京晚报   安素素

据报道,短视频平台上,部分男性博主间流行起“深夜护送100个陌生女孩回家”挑战。说是“护送”,画面却充斥追逐吓唬、猥琐取笑等内容,更有甚者公然声称“捉100个老婆回家”。6月2日,平台回应称,相关视频虽大多注明剧情演绎,但存在将不当行为低俗娱乐化博眼球的问题,已全面回扫此类主题视频,并限制流量不予推荐。对多次发布此类内容的账号“赵星冉”予以禁言处置。

深夜追着女性跑,即便是演绎剧情,体现的也是对他人正常生活的干扰。被追女性越是紧张,“护送”博主笑得越夸张,是以他人恐惧为乐的病态心理。将骚扰行为娱乐化,消费的是女性出行的安全感。给尾随女性披上善意“护送”的外衣,恰恰损害了良善的社会风俗。在这些视频博主的眼里,哪有什么保护女性安全的担当意识,只有对流量密码的无底线觊觎。

辣眼睛的追逐表情,“捉老婆”的所谓幽默,无形中传递可以效仿的错误信号,从而形成不良示范效应。置女性于惊恐中的挑战游戏,挑衅平台监管的威力,即使标着“剧情演绎”的字样,照样应该受到严肃处置。涉事平台禁言账号“赵星冉”,体现了对低俗短视频零容忍的态度,但对其他“护送女孩回家”视频仅做限流、不推荐处理,惩治力度是否有不痛不痒之嫌?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明令禁止发布宣扬低俗、庸俗、媚俗等对网络生态造成不良影响的内容。网信部门近期组织的“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也聚焦违背公序良俗、违规引流营销等突出问题。平台不仅要提升画面与主题的识别精度,在推荐机制中前置价值观筛选,还要及时下架不良导向视频,对涉事账号一并追责。

“护送”不是骚扰的遮羞布,“剧情演绎”不是行为过界的免责书;流量博主别成伪善高手,短视频平台更不能沦为生产低俗画面的温床。真正的街头善意,是尊重每一名行人的权益,是不让任何一名女性为深夜出行感到不安。假模假式“护送”陌生女孩回家,不是善意而是不怀好意。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