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将上调进口钢铝关税至50%。
短短几天内,美国关税政策再度急转弯,而接连三项法院裁决,更是让白宫主导的这场关税博弈愈发失控。
先是,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叫停大多数关税措施;接着,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回应政府请求,暂时搁置“叫停令”;然后,美国一家联邦法院又裁定,总统无权利用“紧急权力”加征关税,裁定对两家公司暂停执行相关关税。
类似反复,在过去两个月已不止一次上演。
4月初,美国政府宣布征收所谓“对等关税”,转头又主动暂停,声称为谈判创造缓和空间;对欧盟谈判期间,则先是放话提前终止协商、直接征税,几天后,又“改口”恢复期限。
在关税问题上,混乱似乎成了美国的一种“新常态”。
不少舆论将美国围绕关税的法律诉讼,称作一场“检验总统行政权极限”的攻防战。
美国国际贸易法院的三名法官一致认为,多数新增关税违法,总统无权借《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加征关税。
白宫则反击称,这些“非民选法官”无权干涉总统判断,甚至表示,如果“总统的敏感外交或贸易谈判被激进法官干预”,可能导致美国“无法正常运作”。
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后果,已迅速向外蔓延。
不少贸易专家认为,美国希望通过加征关税向他国施压,以争取谈判筹码。但法院裁决一出,美国在国际谈判中的地位难免受损。一位菲律宾官员坦言,这减轻了各国“屈服于美国要求的压力”。
即便“叫停令”被暂时搁置,案件最终或将递交最高法院裁决。但在这场内部旷日持久的拉锯中,美国政府想要实现既定目标,恐会越来越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