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2025-06-03 07:56 来源:羊城晚报

“十四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统筹部署下,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和推动产业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绩,产销规模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关键核心技术全球领先,构建了上下游贯通、产学研协同、跨领域融合的产业生态,已成为培育塑造新质生产力的典范。

但也要看到,随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产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部分头部企业为加速抢占电动化、智能化蓝海市场,不时发起大幅度的降价活动,引发同业纷纷跟进,导致以“价格战”为主要形式的“内卷式”恶性竞争愈演愈烈。今年5月,部分车企再次大幅度调低新能源汽车产品价格,引发行业对新一轮“价格战”的恐慌情绪。

“价格战”的持续升温,客观上催生了车企以牺牲质量为代价实现“以价换量”的潜在风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内卷式”竞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动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内卷式”竞争。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整治“内卷式”竞争提出明确要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对整治“内卷式”竞争作出工作安排。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汽车产业要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相关决策部署,坚持以法治为引领开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内卷”专项整治工作,加强行业企业自律、社会监督与政府监管的协同配合。同时,要引导行业企业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看待电动化、智能化转型背景下的产业变革、发展与竞合,加快培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以技术进步作为培育竞争优势的核心动力。要持之以恒推进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创新,聚焦能源动力、智能底盘、智能网联等方面,强化基础前沿领域、交叉融合领域前瞻性、引领性布局,着力攻克全固态电池、分布式电驱动系统、自动驾驶大模型全链条关键技术,突破车规级芯片、车用操作系统、专用工具软件等瓶颈短板,全面提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打造市场竞争核心优势。

二是以产品质量筑牢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基石。要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发展重心从堆砌配置转向提升质量,加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采购供应、营销服务等全环节的质量管理,针对动力电池一致性、基础软件稳定性等核心领域持续推进质量攻坚,依托智能化技术建立健全用户反馈快速响应机制,着力以卓越品质赢得用户信赖,夯实发展根基。

三是以合作共赢打造面向转型升级的良好生态。要深刻理解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为产业带来的“增量扩容”机遇,以协同创新为牵引,以生态共建为底座,全面深化企业间交流合作,集聚优势资源推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发展,打造价值提升新引擎、拓宽利润增长新空间,携手构建合作共赢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作者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2025年06月03日 07:56   来源:羊城晚报   张进华

“十四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统筹部署下,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和推动产业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绩,产销规模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关键核心技术全球领先,构建了上下游贯通、产学研协同、跨领域融合的产业生态,已成为培育塑造新质生产力的典范。

但也要看到,随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产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部分头部企业为加速抢占电动化、智能化蓝海市场,不时发起大幅度的降价活动,引发同业纷纷跟进,导致以“价格战”为主要形式的“内卷式”恶性竞争愈演愈烈。今年5月,部分车企再次大幅度调低新能源汽车产品价格,引发行业对新一轮“价格战”的恐慌情绪。

“价格战”的持续升温,客观上催生了车企以牺牲质量为代价实现“以价换量”的潜在风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内卷式”竞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动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内卷式”竞争。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整治“内卷式”竞争提出明确要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对整治“内卷式”竞争作出工作安排。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汽车产业要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相关决策部署,坚持以法治为引领开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内卷”专项整治工作,加强行业企业自律、社会监督与政府监管的协同配合。同时,要引导行业企业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看待电动化、智能化转型背景下的产业变革、发展与竞合,加快培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以技术进步作为培育竞争优势的核心动力。要持之以恒推进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创新,聚焦能源动力、智能底盘、智能网联等方面,强化基础前沿领域、交叉融合领域前瞻性、引领性布局,着力攻克全固态电池、分布式电驱动系统、自动驾驶大模型全链条关键技术,突破车规级芯片、车用操作系统、专用工具软件等瓶颈短板,全面提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打造市场竞争核心优势。

二是以产品质量筑牢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基石。要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发展重心从堆砌配置转向提升质量,加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采购供应、营销服务等全环节的质量管理,针对动力电池一致性、基础软件稳定性等核心领域持续推进质量攻坚,依托智能化技术建立健全用户反馈快速响应机制,着力以卓越品质赢得用户信赖,夯实发展根基。

三是以合作共赢打造面向转型升级的良好生态。要深刻理解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为产业带来的“增量扩容”机遇,以协同创新为牵引,以生态共建为底座,全面深化企业间交流合作,集聚优势资源推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发展,打造价值提升新引擎、拓宽利润增长新空间,携手构建合作共赢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作者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