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欧盟委员会发表声明称,对美国宣布提高进口钢铝关税深表遗憾,欧盟准备采取反制措施,“目前正就扩大反制措施进行最终磋商”。此前,美国政府已经以威胁加征50%高额关税的方式,试图迫使欧盟在谈判中作出让步。有消息称,欧美经贸谈判陷入僵局的原因之一,是欧盟尚未按照美方要求承诺对中国战略行业加征关税。面对美国施压,欧盟的心态矛盾且复杂,似乎既不愿屈从于美国的霸权逻辑,又难以摆脱对华竞争迷思的束缚。
在欧盟犹豫不决之际,欧洲内部一直有人在不遗余力地推动欧方在涉华问题上对美妥协。欧盟智库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近日发布一份报告,渲染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崛起对欧洲工业构成“第二次冲击”。早在21世纪初,美方就有人提出所谓“第一次中国冲击”的论调,称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经济迅猛发展影响了美国制造业和就业。“第二次中国冲击论”也源自美国,与“第一次中国冲击”论调相似。这类翻版的“中国威胁论”,早已被时间和事实证伪。欧盟智库对“第二次中国冲击”的翻炒拾人牙慧,但偏偏选在欧美关税谈判的关键时刻抛出,令人不得不怀疑,其是否是为了引入与美英关税协议中针对中国的“毒丸条款”类似的内容做铺垫。
多个欧洲机构近期发布的调查报告已明确显示,中欧经贸往来在美方滥施关税、扰乱世界正常贸易秩序后不降反升,中欧经济的共生关系更加紧密。今年一季度,中欧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相当于每分钟都有超过1000万元的贸易往来。2024年中国对欧盟和英国的直接投资达100亿欧元,比上年增长47%,是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7年来首次出现增长。有19%的受访欧洲企业表示,已经因中美贸易摩擦获得更多在华业务。这些数据恰恰证明,中国给欧洲带来的完全是机遇而非“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