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龟汤”席卷校园:暴力内容监管漏洞亟待填补

2025-05-30 07:30 来源:红网

近日,有不少市民反映,自己正在读小学的孩子所在的班级,突然流行起了一款名为“海龟汤”的游戏,因该游戏包含恐怖血腥等元素,他们十分担心会对孩子带来不良影响。记者调查发现,“海龟汤”是一种情境猜谜游戏,其游玩门槛低,拥有一套游戏卡牌或通过网络搜索相应故事,即可约上几名朋友开始游戏。但无论是售卖卡牌的商家还是直接提供游戏服务的门店,并未限制购买卡牌或进店游玩的年龄。(5月28日 《南方都市报》)

未成年人的心智尚在关键塑形期,缺乏对复杂、刺激性信息的甄别,“海龟汤”故事中传递出的恐怖暴力元素会影响青少年的人格发展。“海龟汤”游戏中充满谋杀、虐待等情节,将犯罪行为合理化,模糊了善恶的界限,与教育理念背道而驰。长期处在这类暴力恐怖的信息中,青少年会在潜意识里将暴力与伤害合规化,弱化对生命价值的尊重,甚至为未来人格的发展埋下暴力倾向的安全隐患。保护未成年远离恐怖暴力信息,绝非小题大作之举,而是在筑牢青少年人格健全发展的底线。商家与平台在追求利益和流量的同时,岂能无视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

从线下门店无限制售卖卡牌到线上平台监管不力,都成为“海龟汤”风靡校园的帮凶。线下门店为追逐利益,对前来购买“海龟汤”卡牌的青少年来者不拒,卡牌上的“建议年龄”标识也沦为一种形式。线上短视频平台,“海龟汤”游戏中恐怖血腥内容肆意传播,监管平台置之不理,使其在线上传播更加猖獗。线下门店的放任与线上平台的失守,暴力信息席卷校园,共同暴露出线上与线下对于暴力内容监管的漏洞。当“汤底”继续残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时,线下门店与线上平台岂能继续掩耳盗铃?

拧紧“海龟汤”肆意传播的阀门刻不容缓,需要多方协同合作,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对于线下门店来讲,需要增强法律法规意识,对消费者进行年龄与身份验证,禁止向未成年提供游玩服务;对于线上平台来讲,需要完善内容审核机制,加大对违规传播暴力内容者的惩罚力度,为青少年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对于未成年人监护人来讲,需要合理科普游戏中传递的信息,积极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游戏内容,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唯有打破集体沉默,从源头着手加以抑制,推动法律完善、强化平台责任、提升社会共治,才能为青少年成长环境正本清源。

“海龟汤”席卷校园,暴力内容正在无形中荼毒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容不得任何侥幸。保护未成年人是社会共同的使命,各方都应积极行动,赶走危害未成年人的“毒汤”,莫让青少年成为暴力内容监管漏洞的牺牲品!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海龟汤”席卷校园:暴力内容监管漏洞亟待填补

2025年05月30日 07:30   来源:红网   刘洁

近日,有不少市民反映,自己正在读小学的孩子所在的班级,突然流行起了一款名为“海龟汤”的游戏,因该游戏包含恐怖血腥等元素,他们十分担心会对孩子带来不良影响。记者调查发现,“海龟汤”是一种情境猜谜游戏,其游玩门槛低,拥有一套游戏卡牌或通过网络搜索相应故事,即可约上几名朋友开始游戏。但无论是售卖卡牌的商家还是直接提供游戏服务的门店,并未限制购买卡牌或进店游玩的年龄。(5月28日 《南方都市报》)

未成年人的心智尚在关键塑形期,缺乏对复杂、刺激性信息的甄别,“海龟汤”故事中传递出的恐怖暴力元素会影响青少年的人格发展。“海龟汤”游戏中充满谋杀、虐待等情节,将犯罪行为合理化,模糊了善恶的界限,与教育理念背道而驰。长期处在这类暴力恐怖的信息中,青少年会在潜意识里将暴力与伤害合规化,弱化对生命价值的尊重,甚至为未来人格的发展埋下暴力倾向的安全隐患。保护未成年远离恐怖暴力信息,绝非小题大作之举,而是在筑牢青少年人格健全发展的底线。商家与平台在追求利益和流量的同时,岂能无视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

从线下门店无限制售卖卡牌到线上平台监管不力,都成为“海龟汤”风靡校园的帮凶。线下门店为追逐利益,对前来购买“海龟汤”卡牌的青少年来者不拒,卡牌上的“建议年龄”标识也沦为一种形式。线上短视频平台,“海龟汤”游戏中恐怖血腥内容肆意传播,监管平台置之不理,使其在线上传播更加猖獗。线下门店的放任与线上平台的失守,暴力信息席卷校园,共同暴露出线上与线下对于暴力内容监管的漏洞。当“汤底”继续残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时,线下门店与线上平台岂能继续掩耳盗铃?

拧紧“海龟汤”肆意传播的阀门刻不容缓,需要多方协同合作,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对于线下门店来讲,需要增强法律法规意识,对消费者进行年龄与身份验证,禁止向未成年提供游玩服务;对于线上平台来讲,需要完善内容审核机制,加大对违规传播暴力内容者的惩罚力度,为青少年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对于未成年人监护人来讲,需要合理科普游戏中传递的信息,积极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游戏内容,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唯有打破集体沉默,从源头着手加以抑制,推动法律完善、强化平台责任、提升社会共治,才能为青少年成长环境正本清源。

“海龟汤”席卷校园,暴力内容正在无形中荼毒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容不得任何侥幸。保护未成年人是社会共同的使命,各方都应积极行动,赶走危害未成年人的“毒汤”,莫让青少年成为暴力内容监管漏洞的牺牲品!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