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不少市民反映,自己正在读小学的孩子所在的班级,突然流行起了一款名为“海龟汤”的游戏,因该游戏包含恐怖血腥等元素,他们十分担心会对孩子带来不良影响。记者调查发现,“海龟汤”是一种情境猜谜游戏,其游玩门槛低,拥有一套游戏卡牌或通过网络搜索相应故事,即可约上几名朋友开始游戏。但无论是售卖卡牌的商家还是直接提供游戏服务的门店,并未限制购买卡牌或进店游玩的年龄。(5月28日 《南方都市报》)
未成年人的心智尚在关键塑形期,缺乏对复杂、刺激性信息的甄别,“海龟汤”故事中传递出的恐怖暴力元素会影响青少年的人格发展。“海龟汤”游戏中充满谋杀、虐待等情节,将犯罪行为合理化,模糊了善恶的界限,与教育理念背道而驰。长期处在这类暴力恐怖的信息中,青少年会在潜意识里将暴力与伤害合规化,弱化对生命价值的尊重,甚至为未来人格的发展埋下暴力倾向的安全隐患。保护未成年远离恐怖暴力信息,绝非小题大作之举,而是在筑牢青少年人格健全发展的底线。商家与平台在追求利益和流量的同时,岂能无视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
从线下门店无限制售卖卡牌到线上平台监管不力,都成为“海龟汤”风靡校园的帮凶。线下门店为追逐利益,对前来购买“海龟汤”卡牌的青少年来者不拒,卡牌上的“建议年龄”标识也沦为一种形式。线上短视频平台,“海龟汤”游戏中恐怖血腥内容肆意传播,监管平台置之不理,使其在线上传播更加猖獗。线下门店的放任与线上平台的失守,暴力信息席卷校园,共同暴露出线上与线下对于暴力内容监管的漏洞。当“汤底”继续残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时,线下门店与线上平台岂能继续掩耳盗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