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晚上,“张学友60+巡回演唱会东莞站”主办方发出延期通告称,在艺人团队的支持和配合下,原定于2025年6月6日至8日举办的演唱会,延期至8月29日至31日举办。除此之外,还有多名歌手的演唱会因与中高考时间重叠而改期,如原定于2025年6月1日举行的“谭咏麟经典传奇巡回演唱会惠州站”将延期至7月中旬举办,邓紫棋原定于6月21日举办演唱会常州站将择期举办。(5月28日 中国新闻网)
通常情况下,演唱会的举办档期较少成为社会谈论的焦点,但此次张学友演唱会因与高考撞期,进而引发了广泛而热烈的社会讨论。在这一事件背后,凸显出一种值得我们反思的现象:如今高考期间的过度紧张氛围,已经逐渐演变成一种非理性的焦虑,甚至到了违背大众生活规律、干扰社会正常秩序的程度。
高考固然重要,但不能成为违背大众生活规律,甚至凌驾社会秩序的“特殊时刻”。作为选拔性考试,高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这并非是要求整个社会为其“暂停运转”的理由。张学友演唱会虽与高考时间重叠,但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此前已表示演唱会的开始时间和地点并不会影响到考点。尽管如此,还是有市民担心要么造成交通拥堵,要么有可能造成附近酒店爆满等,这本质上折射出高考期间社会焦虑的过度投射。若以“考试需要安静”为由要求商业演出让步,那么依此逻辑,城市交通管制、商场正常营业等日常社会活动都可能被纳入“干扰源”范畴。社会运行自有其客观规律,在保障高考基础环境需求的前提下,更应守住不破坏公共秩序常态化的底线,避免将单一考试的重要性异化为凌驾于社会多元需求之上的绝对标准。